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加持,尤其是在向海图强的当下,关心海洋、认识海洋文化尤为重要。基于此,大众新媒体大平台精心策划“行走山东海岸线”系列报道,通过介绍沿海一线的风土人情,挖掘历史内涵,为受众奉上了一道独具海洋特色的文化大餐。
山东省海岸线长3345公里,自古港口、商埠、渔场、盐场遍布,山东人民在与海洋的长期互动中创造了各类物质和非物质的海洋文化遗产,构筑齐鲁文化的重要符号,展现了山东海洋文明深厚的底蕴。
夏商周时期,东夷文化便创造了中国北方的海洋文明。彼时,山东沿海的渔业活动已经非常活跃,形成了大量海产贝壳堆积而成的贝丘遗址。在日照东海峪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制作精美绝伦,最薄处0.2毫米,仅是两张A4打印纸的厚度,先民打造的这一“神品”,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传承千年的胶东海草房,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这种原生态的房子冬暖夏凉、环保舒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感受。
山东在古代还是中国北方连通世界的重要枢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为后来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唐宋兴起的胶州、登州、莱州诸海港,成为这一时期的东方海上门户,联通长盛不衰的海洋贸易与域外文化交流。
此外,山东沿海还拥有丰富的海防文化遗产。蓬莱水城、所城里、雄崖所、威海卫……明至清代以来,逐步形成了完整且成体系的海防设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防文化。波澜壮阔的海防史,不仅留下了铸就城市灵魂的海防遗存,更见证了山东儿女捍卫海疆,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勇气。
海洋文化伴海而生,生态美景、历史遗存、民俗风情、非遗之美让人流连忘返。行走在海岸线上,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山东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做好此次策划,记者深入一线实地探访,采用“视频+文字”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版面的固有限制,让受众全方位领略山东海洋之美、文化之盛。
接下来,“行走山东海岸线”还将继续推进,深挖文化资源,讲好时代故事,传承弘扬好山东的海洋文化,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注入精神动力。(记者 鲍福玉)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