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济南高新区:以“四个着力”持续擦亮“稼轩文化”IP

  去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要求,根植辛弃疾这一资源禀赋,做强“稼轩文化”IP形象,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打造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统筹推进“稼轩文化”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努力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高新路径”。

  着力夯根基,筑牢乡村文化振兴“四梁八柱”

  围绕打造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局谋划、系统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省会城市郊区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确保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

  强化系统观念。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制定《济南高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3-2027年)》《济南高新区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导。

  坚持建章立制。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重大机遇,充分发挥高新区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工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合并成立中共济南高新区工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打造城乡结合地区乡村振兴样板的高新模式。

  注重资源整合。紧密结合上级工作安排,全面梳理突出问题和核心任务,因地制宜制定《济南高新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工作推进方案》《济南高新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十保”责任落实实施方案》《济南高新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十送”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等,把分散在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统筹起来,形成政策合力。

  着力强形象,打造传统文化兴盛示范样板

  充分利用稼轩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稼轩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辛弃疾诞辰纪念日,持续举办稼轩文化推广年活动,搭建多重平台载体,叫响“稼轩文化”IP。活动登上同城热搜,曝光突破1100万。

  三地联动共同推广稼轩文化。甘肃临夏康乐县、江西上饶铅山县、济南高新区三地联动,举办高峰论坛、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辛弃疾文学成就以及稼轩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主题涵盖爱国主义、诗词艺术、济南文化等多个方面,20所驻济高校参与,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深入挖掘、传承辛弃疾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情怀。

  多方创演共同弘扬稼轩文化。为让市民更直观地感受辛弃疾诗词的魅力,邀请开心麻花剧团和辖区学校社团参与演出,创作了以辛弃疾诗词为蓝本、具有济南特色的文艺作品舞台剧《辛弃疾·北望》,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稼轩文化的内涵。启动“稼轩文化推广年”戏剧创作、文创设计、视频大赛、国风美妆大赛等系列活动,推进文化两创并蒂开花。

  宋风市集传承稼轩文化。开设宋风文化市集,设置国家级非遗、济南本地特色手工品、驻济高校文化展区、甘肃康乐县文化展区、江西上饶铅山县文化展示区等多板块区域,辛弃疾诗词主题文创产品等琳琅满目,吸引了1000多名市民驻足观看和体验。市集还设立互动区域,邀请游客参与诗词创作、书法表演等活动,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

  教育协同助力稼轩文化。启动“稼轩文化推广年——戏剧进校园”活动,邀请开心麻花团体携带原创剧目《辛弃疾·北望》走进高新区各学校开展巡演10场次,通过戏剧形式让学生及家长深入了解辛弃疾的诗词及其所代表的稼轩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着力树品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百花齐放”

  “稼轩文化”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囊括四风闸、张越家等行政村,高新区深挖其特色资源禀赋,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树立和美乡村新标杆。依托辛弃疾故乡四风闸村,立足“稼轩故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和利用辛弃疾纪念馆、辛家坟旧址、任氏民居、800岁古槐等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通过提升改造“一馆一林一楼一树”,打造以四风闸村为中心的稼轩文化风貌带。

  探索研学教育新典范。立足张越家村发展实际,积极引进专业种植公司,流转土地600余亩,高标准打造集农耕文化、自然教育、传统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济南市“心之树”研学教育基地。通过采取以研促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智慧、熔炼团队、提升素质,同步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每年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近千元。

  培植农业发展新高地。充分发挥桥南村传统种植优势,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闲置土地1000余亩,投资6000余万元,积极培育草莓、玫瑰、莲藕等特色产业,打造集产业种植、生态观光、农业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形成了千亩草莓“果飘香”、百亩玫瑰“花绽放”、片片荷塘“好风光”的产业格局和桥南风貌。

  打造爱国教育新样板。李敬铨是山东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以其故乡鸭旺口村为重点,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敬铨烈士墓,建设为高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打造李敬铨烈士故居,完善周边环境和内部陈设,搭建烈士生平展示平台,让党员、群众、学生更加细致地、全面地了解烈士、走近烈士。

  着力全覆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精神需求

  理论宣传宣讲凝心。聚焦搭建全方位宣讲矩阵,全力打造“新思享”宣讲品牌,组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等共10支宣讲队伍,形成“专家讲理论、书记讲党课、能人讲技术、先进讲事迹、百姓讲故事”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宣讲网络。联合山东大学开展“硕博送学”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街道、进社区、进乡村,实现理论宣讲有温度、有厚度、有亮点、有新意。

  文明实践活动聚力。拟制定出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2026年)行动方案》,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布局和服务能级,夯实区域统筹、服务保障、上下联通能力,打造为区域性群众“心之所向”的幸福家园。紧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史馆等阵地资源,与文明实践实现资源共享、场地共建、活动共办、品牌共塑,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用性、服务性和群众粘性,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7000场,服务时间超20万小时。

  文化文艺展演惠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盘活乡村文化、体育资源,丰富群众参与形式。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年俗文化节、非遗体验等传统文化活动,以及“了不起的非遗”艺术节、广场舞大赛、时尚体育节等文旅活动,提供文化饕餮盛宴,覆盖人群超10万人。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小剧小戏展演、四季村晚等活动演出2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000余场,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文明乡风培育助力。扎实开展“倡树美德健康生活 建设美好幸福家园”农村文明创建“双美”行动,深入开展身边好人、好婆媳典型选树宣传,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行政村实现省级、市级文明村全覆盖。引导行政村开展抵制恶俗婚闹、文明祭祀等移风易俗宣传,举行鲜花换纸钱宣传活动,持续提升移风易俗宣传成效。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十送”,鼓励支持26家省、市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帮扶共建。(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健 通讯员 艾丹丹)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