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法治与非遗文化双向奔赴,潍坊寿光市探索“非遗+普法”新路径”

  今年以来,寿光市通过实施“四个融合”举措,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文化,构建“非遗+普法”法治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提升普法宣传质效。

  实施非遗队伍与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融合。制定“非遗”人才法治培训计划,建立协同发展模式,对非遗传承人进行法治培训,提升其法治素养,并成立8支非遗法律服务团队,上门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群提供法治宣讲、法律咨询等公益法律服务,将“非遗传承人”发展成为“公益普法人”。同时,组织普法志愿者参加非遗文化培训课程,提升“非遗”产品制作水平,让普法志愿者成为法治非遗文化的传播者。

  实施非遗文化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融合。在各类主题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组织非遗传承人创作主题突出、创意新颖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并与民间手工艺人合作,结合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开展创作,为法治文化提供源头活水,让法治文艺作品接地气、聚人气。同时,将非遗文化与法治元素融合,创作法治葫芦雕刻、草编、香包、蛋雕、泥塑、根雕、漆扇、剪纸、面塑等非遗作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推动法治文化融入非遗文化,用“老传统”走普法“新路子”,实现普法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实施非遗文化与法治文化活动融合。充分挖掘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更多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切实增强普法宣传的创新性、实效性,实现“灌溉式”普法模式逐渐向艺术感染、精神浸润、人文渗透的“交互式”转变,用“普法+非遗”“普法+民俗”等普法品牌引领法治宣传教育新风尚。一方面在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群众性非遗体验活动中融入法治元素,以法治主题开展扇面创作、葫芦烫画、剪纸、面塑等非遗体验;另一方面在法治文化展演活动中,充分融入非遗文化展示环节,演出非遗法治剧目,推动非遗文化与法治文化双向融合。

  实施非遗文化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融合。在寿光市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红色文化展馆、禁毒展馆等展馆展品陈列上,增加法治主题非遗作品,在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公园等阵地,以古代法治人物、法治故事、法治雕刻等形式表现法治元素,传播和弘扬法治文化理念,非遗文化的融入有力激活法治文化的新动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张冬冬 )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