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小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破题 演出“破圈”

  近日,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小型剧(节)目评比展演在山东菏泽举办,涉及吕剧、山东梆子等艺术品种的16部小型剧目入选。

  近年来,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推动下,山东一批优秀小戏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发挥短小精悍、演出灵活等优势,反映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深受观众喜爱。

  农闲之余,老实本分的梅大姐用烧火棍在墙上作画,风靡全网,招来两位远房亲戚忽悠梅大姐上直播……由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创演的山东梆子小戏《上直播》,以幽默诙谐的表现形式,深入刻画梅大姐在“要名声”和“赚流量”之间的两难处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直播》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聊城‘火棍画大娘’丁春梅的真实事迹。通过对素材的艺术化处理,我们力求实现充满张力的戏剧效果,也借助人物塑造和主题呈现,反映当下网络直播中的乱象。”该剧编剧、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高志娟介绍,快速捕捉社会热点,以贴近群众的方式引发共鸣,是小戏创作的显著优势。

  由青岛莱西市吕剧团创作演出的吕剧小戏《图啥》以风趣幽默的笔触聚焦垃圾分类问题,通过乱丢垃圾的老板王有钱与退休后投身社区工作、认真负责的张大嫂之间的故事,展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主题,讴歌党员干部的高尚品德。“通过融入戏剧技巧和谐谑元素,我们艺术化地呈现垃圾分类这个热点话题,希望给更多观众带来启示。”莱西市吕剧团团长王振刚介绍,近几年,该团发挥吕剧表演质朴、生活化等优势,创作《图啥》《盘中餐》等现实题材小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群众生活变化和社会发展变迁。

  除了让观众喜闻乐见,小戏创演还给山东多个基层院团创造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本届展演中,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的两夹弦《剪子包袱锤》,以独特视角反映了乡村振兴的主题,表达了群众对“不离土、不离乡,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新期待。

  “近几年,我们整理收集日常发生的感人故事,并进行创作加工,创排了《退彩礼》《公鸡过寿》《幸福送上门》等小戏。其中,《退彩礼》参加了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公鸡过寿》获第十九届群星奖,还参加了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介绍,该中心每年参与小戏小剧“大擂台”、戏曲进校园等演出活动500余场,并多次赴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巡演,让地方小剧种登上全国舞台。

  王振刚介绍,莱西市吕剧团推动大戏出精品、小戏塑品牌,凭借小戏回应现实快、舞台布景简单等特点,将演出融入乡村、校园及部分文旅新空间。同时,积极探索融媒体传播,拓展了吕剧的受众群体。

  蛤蟆嗡小戏《温情窗台》聚焦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吕剧小戏《老牛嫁女》关注高额彩礼现象,柳琴戏小戏《赴约》展现廉政话题……相关专家表示,近年来,山东小戏创作不断拓展题材领域,在展现诸如新农村建设、移风易俗、反腐倡廉等常见话题的同时,积极关注城市化进程加速、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新现象,在表现方式上不局限于对政策的浅表解读,而是有新思考、新角度。

  小戏虽小,但每一个艺术环节都不能少。随着常态化演出,一批中青年演员不断成长,但编剧、作曲等主要创作环节人才匮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谈及基层小戏创演现状,多家院团负责人表示,后备人才问题仍需引起关注。

  对此,山东从政策层面积极发力,比如,建立全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名录、推选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等,多举措激励并扶持青年创作人才成长。山东还强化剧目评论机制、推动舞台剧目“云演播”等,为更多优秀作品创作、演出、传播提供保障。

山东梆子小戏《上直播》(受访院团供图)

  (记者 孙丛丛)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