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潍坊市:非遗好生态 万千新变化

  1月9日,在潍坊高密市姜庄镇一处农家院内,“90后”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鹏正在设计蛇年生肖文创。

  大学毕业之后,聂鹏回到家乡,跟随父亲、聂家庄泥塑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聂臣希学习泥塑制作。父亲教给他的,是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聂鹏学来的,却不止这些。

  “得跟时代接轨,得和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对接。”他说。近些年,在潍坊市、高密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支持下,聂鹏多次外出学习交流,将以前小小农家院的泥塑项目推广到全国各地。

  2023年“十一”至2024年“十一”,聂鹏累计接待超过1万名到高密市研学的中小学生。为保证孩子们的研学课程更丰富,聂鹏打开思路,除了聂家庄泥塑,还将高密市特有的扑灰年画制作技艺、山东省其他地方的粮食画制作技艺引入课程。

  临近年底,聂鹏和附近的乡亲正在赶制一批新的文创——某企业定制的研学伴手礼,共计300套。

  聂鹏的泥塑工作坊往东南方向3公里,是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村中的山东省东墨文化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春联生产加工企业,年春联销售量达上千吨。

  进入农历腊月,其他卖年货的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山东省东墨文化有限公司已经准备给工人放假了。

  “春联的加工一般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之后开始,到腊月初就接近尾声,一年的货物陆续配送到全国各地。”公司负责人王刚介绍,他们家以前靠生产销售大红纸为生。早些年,农家逢喜事、春节都买大红纸,邀请村中的文化人书写喜字、福字和春联。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成品福字和春联,山东省东墨文化有限公司的业务随之转型。

  大红纸制作技艺是潍坊知名的非遗项目,也是鲁中群众耳熟能详的传统手艺。

  热水冲碱,缸内倒入“桃红晶”,加入“柿黄”“大红”,搅动碱水……大红纸的手工制作过程,如今已经不多见。为了留住乡愁,让这门手艺被更多年轻人看到,王刚决定将自家的老厂房改造为博物馆,一方面展示大红纸制作技艺,另一方面将贴春联习俗的流变过程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研学团队。

  过去几年,潍坊市重视非遗系统性保护,不是将非遗项目束之高阁或者放入玻璃展柜,而是探寻将之与现代生活连接。

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鹏正在制作蛇年生肖文创 (韩军 摄)

  在潍坊市潍城区崔字牌小磨香油生产车间,干净的环境、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工艺,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发出阵阵赞叹。

  “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崔字牌’追求的是守正创新。”崔字牌小磨香油企划总监陈行海告诉记者,经过上百年传承,崔字牌的工艺日臻完善,过硬的产品质量得到市场认可。春节之前,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确保按时完成供货。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现代消费市场的精准对接,助力潍坊市的诸多非遗项目实现了生产性保护。企业挣得利润之后,出于升级品牌的需要,又投入更多经费用于传统工艺的创新以及工业研学场景的提升,进一步延续了非遗项目的活力。(记者 苏锐)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