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跑好开局第一棒 奋力夺取开门红——一月山东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今年1月份以来,我省各地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开展促消费活动,启动“2025山东迎新春消费季”,推出今年第一批政策清单,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年地方两会相继召开,更是为区域年度发展设定了目标、绘就了蓝图。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各地力争跑好开局第一棒,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观察之一:

  新一年谋篇布局亮点纷呈

  放眼全省,市级两会密集召开,公布全年发展目标,谋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预期目标科学合理。全省各地制定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大都在5.5%左右,既符合潜在水平又属于合理区间,综合考虑了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等需要,又与“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主线明确,发力精准。济南提出推进工业强市建设,计划在新一年开展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临沂扛牢“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下好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先手棋”、坚定挺起“量质齐升、万亿工业”硬脊梁……

  重点工作注重地方特色,融入民生考量。聚焦特色生态城市建设,东营将制定公园化城市社区标准、居住区规范,建设改造一批口袋公园、带状公园,推进健身步道贯通;围绕精致城市建设,今年威海将实施高层住宅小区消防设施更新项目,对8个小区、185栋住宅消防设施进行更新维护。

  【记者观察】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每年年初省市召开两会,既谋定区域发展“蓝图”,也拿出具体“施工图”。新的一年各地各部门鼓起“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锐气,各项工作“保五争三奔第一”,干字当头、奋勇争先。

  观察之二:

  消费复苏提振信心

  1月,随着“新春消费季”热闹开启,各地抢抓时机促消费:青岛联合美团、支付宝、银联、利群、利客来等让利超1.5亿元,真金白银促消费……18日,“2025山东迎新春消费”全省16市同步启动,把今春山东促消费活动推向高潮。

  明确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的补贴标准流程等,1月20日省商务厅等5部门推出购新补贴实施细则。此次正值年货采买高峰,山东以旧换新再加码,也为“新春消费季”再添一把火。

  “2025年加力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郭宏伟表示,山东将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领域,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补贴申报流程,提高消费者获得感。

  【记者观察】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民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今年全省重点工作之首,在新春佳节点燃消费热潮,释放出今年更好发挥消费“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的强烈信号。

  观察之三:

  更大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

  新年新政策密集出台。旨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信心,山东推出《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从4个方面推出34项增量政策。

  新年首个“政策包”聚焦新兴领域,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政策清单》瞄准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底座”——智能算力,提出实施“算力券”奖补政策,省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且算力赋能效益显著的应用场景进行奖补。

  助企惠企政策导向明显。“90%的政策措施面向广大经营主体。”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表示,《政策清单》聚焦培优育强骨干企业,通过开展试点、奖补支持,激励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重点行业全面提质增效。

  对工业经济这一山东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新年伊始,山东围绕企业所急所盼,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为工业经济进一步增量提质。山东出台《关于加力助企帮扶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的若干措施》,以“有形之手”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记者观察】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让各类政策相互配合、精准发力,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宏观调控的整体效果。新一年,山东围绕工业投资、产业项目建设等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瞄准的都是山东底子厚、势头足的基本盘、潜力股,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有力支撑。

  观察之四:

  新质生产力更有“山东味儿”

  这个寒假,数字济南体验馆创享公园迎来众多少年儿童。裸眼3D、元宇宙空间……趣味盎然的体验项目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字技术的魅力。生动的数字科技展示极富本土发展特色——作为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核心阵地,济南将数字城市建设视作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

  放眼全省,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各不相同,发力新质生产力更是要立足自身特色分类施策。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求实效,展现出山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好“特色牌”的决心。

  1月18日,山东发布202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东方航天港”号海上火箭发射船、“问海”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山河号”智能化盾构机等10项成果,无一不是各地结合自身基础优势,长远布局的结果。

  【记者观察】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题共答,但答案并非只有一个。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各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济南科研机构密集,沿海7市海洋资源丰富,鲁西地区产业存量大、潜力足……依据自身特色找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钥匙,打开适合本地发展的大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将源源不断释放出来。(记者 李振 于新悦)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