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初秋的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就成为欢乐的海洋。市民游客三五成群,围坐在临时搭建的舞台附近,欣赏源自生活、散发乡土味儿的演出。这是第二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的现场,也是百姓演、演给百姓看的基层文艺大舞台。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沂蒙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像一组雕塑,定格这片热土的红色故事。
第一声炮响,开山炸石,破坏生态;第二声炮响,农家乐开业,填坑复绿;第三声炮响,庆祝村庄拿到“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两块金字招牌……9月8日,小剧《三声炮响》亮相第二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演出结束后收获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三声炮响》根据临沂市蒙阴县百泉峪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真实事迹改编,生动讲述了一个靠挖山卖石头为生的“乱村”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蝶变的故事。“小戏小剧贵在真实、接地气。百泉峪村的故事我们都熟悉,搬上舞台演出,更让人感慨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观众孙汇芹说。
第二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一共分15场,市直单位与各县区同台打擂,每个市直单位或者县区负责1场演出,每场大约5个自编自演节目。8月26日举办首场以来,“临沂人民广场有小戏演出”的消息不胫而走,围观群众越来越多,有些县区的文艺爱好者专门跑到市区展演舞台,如粉丝追星一般,为本地节目鼓掌加油。
平邑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丕军介绍,近些年,平邑县旅游业态持续丰富,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的小戏小剧展演,平邑县选送的历史情景剧《登蒙山·天地宽》是为景区演艺量身打造的,在市区展演反响热烈,为今后景区驻场演出提供了参考。
说本土话、演身边事、抒家乡情,这是“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能够得到广大群众认可的关键原因。去年以来,聚焦乡村文化振兴,临沂市探索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用低成本打造文艺精品,旨在让群众乐在舞台,“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应运而生。“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时代有数不尽的故事,怎样让现代观众听得进去是展演的最大问题。”临沂市文化馆馆长张彦文说,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是“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的一个原则。不请科班专业演员,而是欢迎普通民众上台,节目好不好不光看表演水平,还要看是否抓住了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否抓住了新时代火热生活的闪光点。
作为“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的配套活动,临沂市去年以来组织“村村有好戏”乡村文艺人才海选大赛超760场,评选各类文艺人才1.6万人。他们中有常年活跃在乡村文化广场的文艺骨干,有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还有返回家乡创业的年轻人、退休在家的教师等。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钟呈春说,临沂市评选的文艺人才都是“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的创作人员。这个庞大的创作团队扎根临沂的现实生活,从小耳濡目染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他们在剧本上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是最具感染力的诗篇。
从讲述红色历史的《老兵》《第一碗饺子》《魂归故里》,到深挖现实题材的《归雁》《热线你我他》《初心》,“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调动起群众文艺创作的巨大活力。一些经典作品被反复打磨之后,还走进红色景区、学校和全国舞台展演,成为沂蒙老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骨干力量。
临沂市对小戏小剧的支持没有停留在口头上,除常规人员培训、演出扶持之外,临沂市在山东省推出创新之举,设立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作品创作、落地排演、演出推广等。根据当地相关方案,对评选出的小戏小剧优秀剧本给予6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剧本孵化创作费用,对评选出的优秀剧目给予5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排演补贴。(记者 苏锐)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