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他是一名民办教师,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二十载;他是来自民间的武林高手、推拿专家,六十余年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他坚守初心,三十九年来守山栽树,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他是王先志,滨州邹平市青阳镇西窝陀村人。1985年,刚从民办教师岗位上下来的王先志在一份荒山承包合同上郑重签字。39年来,他同大山作伴,垦种不息,将大南窝岭900余亩荒山全部绿化。
“上山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心把这里变成有树有鸟的地方,我做到了。”王先志曾自豪地说。刚开始上山时,荒山里满目凄凉,当时山顶上只零星长着几棵老柿子树,每逢雨季,山洪裹挟着石头泥土咆哮而下。
山上没有路,他就开辟一条小道往山上背树苗,山上土壤贫瘠,种树成活率低,他一天山上山下往返数十次,挖坑深埋。山上没有水,他就自制了一个能盛三四十斤水的大铁桶,每次上山他就带着一桶水用来浇树。
寒来暑往,王先志一次又一次地往返到山脚挑水浇灌,精心呵护每一棵树从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让荒芜的山坡穿上了希望的“绿装”。
在荒山上植树护林,受伤是常有的事。有一年,王先志给即将越冬的小树剪枝,不慎从山顶摔倒,一路翻滚四五十米远,幸亏被大树挡住,他回过神来一看,身旁便是二三十米的山崖,身上的衣服全部被磨破了,手指头被山石挤压撞击,险些骨折。虽是侥幸脱险,但他颈部受到损伤,落下了难以治愈的颈椎病。
39年来,他用一双脚硬是在林间蹚出了六条小路。小树长高了,护林防火成了头等大事,上山后的前10年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啃窝头喝凉水,经受着风吹日晒雨淋雪冻,一直坚守在山上,每年磨坏的军用胶鞋就有四五双。现在从山底到山顶有六条清晰可辨的山路,都是他用铁脚板一步一步蹚出来的。2024年4月,他当选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如今,茫茫林海覆盖了曾经的荒山。王先志在继续植树造林的同时又当回了“老师”。他积极参加公益课堂活动,在暑假为孩子们“讲课”,让孩子们懂得坚守初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给进山入林的游客“讲课”,传递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理念,引导更多人加入进来。他给周边村镇的孩子们“讲课”,传授他们武术技能,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近年来,王先志绿化的青山已被划入雕窝峪风景区。秀丽的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每年槐花开后,满山飘香,养蜂人也纷至沓来,从此,他不再孤单,他栽种绿色希望的初心与梦想也已慢慢实现。(记者 程芃芃 编辑 刘宪伟 设计 张海飞 实习生 王大千 通讯员 张学东 孟彤 娄俊杰)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