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教书法课6年多,带出400多名学生,却从没拿过讲课报酬……他是王昭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记者认识他三年了,听过他说的话,还不如看到他写的字多。
“短横在上下写宽”,“左小靠上,右小靠下”……3月30日,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海纳艺术学校的一间教室里,王昭海正在教学生基本的楷书技法。
身着黑衫衣和深蓝色西装外套,王昭海腰身略显佝偻,他用毛笔在贴到黑板的宣纸上一笔一画写字示范。
4月9日,记者再次采访王昭海时,还是熟悉的深蓝色西装外套,印象中,每次见王昭海,他都是穿着这件衣服,只是在冬天天冷的时候,外边会加上一件深色羽绒服。
这堂课共有四名学生,三位在校小学生和一位海纳艺术学校实习的工作人员张嘉轩。“都是小班制。”海纳艺术学校校长高滕说。一个班最多10个学生,通常三四名学生一班,王昭海要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最多的时候王昭海一周上16节课,现在,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一周也得上10节,多数在周末。
“笔要拿稳,心要静。”在黑板前讲完要领,王昭海坐到付俊熙身边,用手轻轻地拿着他手中毛笔的上端,带着他一起写字。今年10岁的付俊熙上四年级,因生性活泼好动,这堂课,王昭海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陪在这个的“小孙悟空”身边。
王昭海在济宁市汶上县出生长大,家族在当地可谓书香门第。小时候,王昭海经常看外祖父用毛笔写书信写春联。7岁那年,外祖父问王昭海愿不愿学写字?王昭海点头。于是,外祖父成了他书法启蒙老师。
在外祖父的严格要求下,王昭海学了3年,就能给家里写春联了。后来书法的“童子功”,也给他的学业工作加了“外挂”、开了“辅助”,据王昭海介绍,多亏他能写一笔工整的好字,才能胜任高中毕业被选拔到镇上干宣传、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省直机关做秘书的工作。
王昭海爱教书法、尤其爱教小学生。他教的400多名学生中,有近300名考取文旅部认证书法10级,12名在全省青少年书画大赛中取得特等奖。孩子对他都很亲,有的离开学校多年了,还会回来看望他。
自2014开始,王昭海几乎每年都办书法展览,足迹遍布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扬州瘦西湖、泰安毛公山、潍坊鲁台会展中心等地。他的作品内容,以红色主题诗词为主。
2016年开始,王昭海牵头组织“红色文化千里行”,五年行程六千余里,跨越两省六市,举办个展和文化交流活动20余场。在红色文化进沂蒙公益竞拍活动中,王昭海拿出书法作品30多件,拍卖所获善款全部捐给了当地高校,补贴困境学生爱心午餐。
2018年,王昭海听说一位济宁老乡在济南筹建海纳艺术学校,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书法课。他主动请缨,当被问及课时费多少合适时:“不用给我钱,我有退休金,我愿意教孩子书法。”老乡听了一时反应不过来。
本以为免费的老师一周来上个一两次课罢了,没想到王昭海实际上课的数量、质量甚至超过了学校专职教师,他还会主动指导年轻教师、带实习教师。为表示感谢,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也会在他有展览的时候主动帮忙。
对学生、对书法很大方的王昭海,对自己却挺“抠”。过期的食品不舍得扔,剩碗粥饭不舍得倒,一件衣服穿十几年。他说:“书法让我精神富足,我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精力去讲究吃穿,自在够用就行了。”(记者 卢鹏 编辑 刘宪伟 设计 吕文佳 实习生 孙凯歌)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