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家门口看美术展成时尚

  美术馆,是指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机构,通常以视觉艺术为中心。美术馆主要的目的是为艺术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教育研究提供空间场所,除作品展览、鉴藏外,它有时也承担举办讲座、音乐会或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山东是文化大省,美术馆数量居于全国前列。随着越来越多的美术馆、艺术馆零门槛开放,“去美术馆”成为一种新风尚。与此同时,各地美术馆、艺术馆的空间、展览、内涵、外延都在不断丰富。

  到美术馆去

  11月17日,李翔美术馆开馆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活动在临沂市举行。新建成开放的李翔美术馆,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拥有1个常设展厅和7个各种规格的专业展厅,是一座集展览陈列、艺术品收藏、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公益美术馆。此前,临沂已拥有临沂市美术馆、临沂市罗庄区刘晓刚书画艺术馆、明德美术馆、阳都美术馆、临沂大学城美术馆、韩书凡艺术馆、傅贵美术馆、福瑞德艺术馆等美术馆,如今场馆再次“上新”,让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更加浓厚。

  与此同时,位于济南市泉城广场东侧的韩美林艺术中心正在紧张施工中。目前,该场馆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建设,开始进行外墙装修。韩美林艺术中心分为展馆和剧场两部分,展馆分展示区和创作区。项目用地126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去年11月10日,“韩美林艺术展”在济南市美术馆开幕。这是韩美林自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举办展览。此次“回归之展”的开幕式上,韩美林与济南市签订捐赠协议书,将1000件艺术精品捐赠给济南市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了第五座韩美林艺术中心将落户济南。从规划看,济南这座韩美林艺术中心将是全国最大的,分量之重,可见一斑。对于韩美林的“回归”,济南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济南将继续坚持用文化项目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在山东,不仅各类美术、艺术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展览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

  11月21日起,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暂停开放,着手进行“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布展工作,该展览预计将于将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举办。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社交平台上引发诸多关注和讨论。

  实际上,近年来,济南国际双年展一直是山东艺术展览的人气和担当。以“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为例,85天展期里,线下观众超过60余万人次,线上网络点击量突破2.5亿人次,被誉为美术界的“现象级”展览,成为极具全国影响力的双年展品牌。

  新技术的应用,成为策展方吸引公众的密码。今年以来,包括山东美术馆“无限之海——沉浸式AI数字艺术展”、孔子博物馆“孔子密码——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等在内的沉浸式艺术展也是备受关注,聚集了大量人气。

  走出美术馆

  为了给更多观众提供文化服务,今年5月1日至10月7日,全省534个文化和旅游系统管理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非遗馆)等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延时开放至晚7点。在延时开放服务中,全省公共文化场馆进一步突出惠民宗旨、坚持优化服务、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全新品牌,形成了全省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新范式。

  与此同时,山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越来越多的优质美育资源走出美术馆,走进校园和社区,送到观众身边。

  “艺术的光合作用”是由日照市美术馆90后青年艺术家牵头打造的,以留守儿童聚集的乡村偏远小学为服务对象的公共美育志愿服务项目。项目通过搭建数字美育直播平台,“走出去 请进来”等立体式、全链条的措施开展美育活动。截至目前,该项目线上线下已惠及青少年180万余人,打造“乡村美育活动室”12个。

  “艺术大师毕加索一生都在探寻像孩子一样绘画,儿童的感知能力是最独特和宝贵的,我们的课程就是希望留住这种独特,鼓励孩子们打破束缚,塑造自信心和创造力。”日照市美术馆副馆长秦铭璇表示,美育不仅是综合审美素养的提升,更是重要的心灵教育,“艺术的光合作用”公共美育志愿服务项目力求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让他们用心灵去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希望未来可以带动更多乡村学校的孩子受到美育熏陶,点燃他们的艺术梦想,照亮他们的未来。”

  被重点关爱的,不仅仅是孩子们。滕州市美术馆“关爱山村留守老人”系列公教活动荣获2023年度全省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是省内获此殊荣的唯一县级美术馆。在2023年,滕州市美术馆以“关爱”为宗旨走进山村,开设以“馆藏爱国爱乡题材书画精品”为主题的美育课堂、传统非遗手工制作课、捐赠艺术类书籍等系列公教活动,共举办30余场,受众老人2万余人。活动旨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充实公教活动内容,提供更多的鼓舞和帮助,让传统意蕴和精神慰藉深入到更多山村留守老人的心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等重要任务,为新时期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要点,擘画了蓝图。

  “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公众对文化需求的变化,促使我们文化从业者必须想办法出精品,为大家提供更高品质的艺术选择。我们积极探索与其他艺术门类跨界结合,与社会机构共建共享,不断拓展美术馆发展新空间,让观众获取更多的文化滋养。”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说。(记者 张九龙)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