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滨州市沾化区:以艺移风让枣乡更和美

房岭村“幸福人家”授牌仪式

  近年来,滨州市沾化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和基层宣讲特色做法,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拂枣乡大地,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焕发出新的面貌和活力。

  渔鼓戏唱起来

  吹起文明乡风

  沾化渔鼓戏已有300年的历史,深受沾化群众的喜爱,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2024年9月17日,沾化区富源街道北陈村心安广场上,举办了今年第十一场“传唱文明新风”送戏下乡活动,舞台下面围满了前来听戏的村民,美妙悠扬的戏曲唱腔和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让人们陶醉其中,台下传来阵阵拍手叫好声。

  “送戏下乡活动不但内容丰富多样,活动形式也非常灵活,主要包括传统戏曲、现代小戏、歌舞表演、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给辖区群众带来了一场文化艺术盛宴,也为推动移风易俗构建和美乡村注入了新活力。”富源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伟说。

  据了解,除了送戏下乡赋能移风易俗外,富源街道还通过喷绘、粘贴画、宣传栏等形式,高标准建成移风易俗“文明一条街”,结合村规民约制作《争做文明人》《北陈之歌》等移风易俗主题宣传视频。同时,率先将文明家庭、好家风家训、好婆婆好媳妇、抵制高价彩礼、实行宴席报备等居民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实际成效纳入乡村管理。

  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艺作品进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特色文化传播文明新风尚。

  沾化区还创作倡导移风易俗系列短剧《做个文明人》、歌曲《牵手文明》、漫画《十抵制、十提倡》等文艺作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如今,在一系列文艺作品感召下,全区群众积极响应、参加各种移风易俗行动,青年汉式集体婚礼、“清明网上祭”等新民俗已蔚然成风。“丧事简办,农民减负”经验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四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推介。移风易俗使“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展现蓬勃生机,现代文明新风尚在沾化城乡深深扎根。

  家门口讲理论

  传承美好家风

  沾化区施行“宣讲围着群众、宣讲依靠群众、宣讲为了群众”的宣讲工作新方法,通过在家门口摆阵地、以身边事为素材、以文化人润民心,与群众面对面密切互动、贴心唠嗑,把“大道理”转化成“小切口”,以“拉家常”的方式讲出“百姓味道”,让“高大上”的理论充满人间“烟火气”。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品牌中医讲起来”等特色宣讲活动2400余场次,受众8.1万余人次。

  “小板凳微宣讲”“渔鼓戏唱讲”“枣姐云端宣讲”等宣讲模式,将移风易俗知识纳入巾帼志愿宣讲员宣讲内容,通过接地气、有热度、聚人气的宣讲形式,向广大市民宣讲移风易俗知识,倡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做移风易俗的参与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以前是大家一起去村委会坐在会议室里听,现在是拿上小马扎随时随地听。这几个小马扎,大大提高了我们听宣讲的兴趣。”说起“马扎课堂”,沾化区黄升镇大姜村党支部书记姜国清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沾化区“马扎课堂”活动的常态。沾化区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制定宣讲内容,将移风易俗宣讲阵地搬到田间地头、胡同院落、凉亭树下、广场大集、生产一线……利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乡村振兴主题馆、农村书屋等66处阵地,打造“马扎课堂”“冬枣树下”“枣姐学堂”等一批群众身边的宣讲品牌,形成了群众讲给群众听、群众演给群众看的新生态,基层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真正讲到了百姓家门口。

  榜样引领示范

  塑造淳朴民风

  近期,沾化区率先实施“文化乡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工程,通过以文化人、以艺移风、以情易俗,将过去推动文化发展这一“要我做”的难题转变成为现在“我要做”的自觉行动,以“文艺+”“+文艺”有效丰富了社会基层治理内容,引领了社会基层价值取向。

  “我们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通过将一大批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艺精品送到群众身边,达到以艺移风、以情易俗、润物无声的效果,结合全省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活动,全面掀起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尚的热潮。”沾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宝玉说。

  9月22日晚,沾化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之原创移风易俗主题小戏小剧展演。此次展演的作品是由沾化渔鼓戏剧团创排的《如此孝顺》《让爱回归》《解铃人》《好亲家》等以移风易俗为内容的小戏小品,用贴近群众生活的演出形式,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榜样故事,从孝老爱亲、喜事新办、抵制高额彩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崇尚文明新风。沾化区文联青年干部、编剧赵连珍说:“很荣幸,我编剧的原创渔鼓小戏《解铃人》在今天展演,收获了台下观众的掌声和笑声,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今后,我会继续深扎基层,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回馈社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沾化区8月19—25日组织开展移风易俗电影《枣乡喜事》公益放映活动,累计700余名观众观看;印发2万份《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倡议书》,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农民漫画家张新江创作系列漫画,助力深化移风易俗。

  “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不跟风、不攀比……”近日,在沾化区下河乡房岭村,村干部和往常一样,正通过村广播和微信群向村民们宣讲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意义。村里对星级文明户进行授牌,开设了“心安超市”,提升了村民受益文明新风的自豪感和获得感。

  “今年俺儿结婚,俺家和亲家积极响应咱们政府的号召,彩礼嫁妆量力而行,不跟人家攀比。婚礼只是一时的过程,小两口过好日子比什么都重要。”家住下河乡房岭村村民房发民谈及为儿子近期办理的简朴而温馨的婚礼时深有感触地说。

  下河乡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以艺移风宣传,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充分体现村民自治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我们村启动了‘心安超市’,凡是像房发民家这种追求新风尚的家庭,在本村超市购物均可享受九五折优惠,省钱的同时还获得了村里乡亲的称赞。”房岭村党支部书记房新国感慨道。

  沾化区2020年创新拍摄宣传移风易俗、反对高额彩礼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首部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在全国放映10万余场,荣获“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推荐影片”、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2022年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影片”、第五届中国戏曲电影节“优秀戏曲电影奖”3项国家级大奖,成为家喻户晓的引领婚俗改革的现实题材文艺精品。新编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渔鼓戏《老邪上任》,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填补了山东省戏剧在全国“群星奖”上的空白。创新推出枣乡音乐地图被《中国艺术报》专题报道,以12首乡镇(街道)形象宣传歌曲打包上报的“沾化旋律”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反映新时代乡村风貌的原创歌曲《村长外号叫“老邪”》、中国画《黄河谣》荣获第十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实施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将不断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创新载体赋能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为深化移风易俗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沾化路径。”沾化区委书记赵东说。(贾海宁 王金森 刘洪鹏 边远)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