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从校园课堂到田间“云端”,从“面对面”家访到数字化互动,潍坊寿光市以创新机制搭建家校共育的“连心桥”。近5万名家长深度参与校园生活,累计落实教育诉求1000余件。这场“双向奔赴”的家校共育实践,为学生的成长注入了温暖力量。
家长体验“一日学生”
“孩子在学校适应吗?”“课间活动是否丰富?”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如何消除家长的担忧?寿光市各级学校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沉浸式感受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例如,寿光一中、实验中学等开放课堂,让家长参与听课并走上讲台,结合自身职业经验向学生分享知识;现代中学、明珠小学等则开放文体馆、心理咨询室等场所,展示办学特色;市直机关幼儿园、特教学校等邀请家长与孩子共进午餐、体验宿舍环境,增强其对校园生活的信任感;渤海实验学校、实验小学等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沙龙,倾听家长的心声。一年间,近5万名家长走进校园,零距离见证学校精细化管理,家校共育的纽带愈发牢固。
从“走进家门”到“叩开心门”
傍晚,寿光市直机关幼儿园张文霞等3名教师骑上“小电驴”向校外驶去,她们要去学生家和家长“拉拉呱”。这是寿光市各学校的日常家访场景。近年来,寿光市全面推行“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建立“校长引领、级部包靠、教师全员参与”机制,确保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接受一次家访,每次时长不少于30分钟。各学校不断创新家访形式:世纪学校将学生在校生活的点滴制作成相册,作为家访时的温馨礼物;上口镇广陵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多次回访;侯镇中心小学通过评选“金牌家访员”,激励教师提升沟通实效。同时,《家校合作任务清单》的制定和“畅聊个案”活动的开展,推动家访工作更加精准高效,真正架起了家校之间的“连心桥”。
校门口的“五分钟微对话”
一张方桌、两把椅子、一块“校长有约”的牌子……汇文学校门口,学生周宸溪的奶奶正与校长讨论孩子社团活动的选择问题。这样的场景并非偶然。寿光市教体局将每周五定为“一把手接访日”,一学期内收集家长诉求近1000件,涉及作业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均通过集体研究限期解决。校门口的互动不局限于周五,每天清晨与傍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会守候在校门处,与家长携手带领学生过马路,将学生扶上回家的车子。5分钟的微时光里,教师、家长互相问候,交流学生日常点滴,听取彼此的意见建议,点滴细节中传递着教育的温度。
云端构建“教育朋友圈”
“从公众号看到孩子在阳光下奔跑的照片,我特别感动!”圣都中学发布推文后,一名家长的留言迅速得到学校宣教科的回应。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寿光市的家校共育已延伸至“云”端:全福元实验学校通过小程序智能规划家访安排;双王城牛头初中利用网络问卷收集家长对午餐质量的改进意见;台头镇彭家道口幼儿园每周举行线上家长会,实时反馈幼儿表现并给予鼓励。从政策解读到问题反馈,数字化平台让家校协作更高效,也让教育关怀跨越时空界限。
寿光市的家校共育模式以“开放、创新、精准”为核心,将教育延伸至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无论是家长走进校园的深度参与,还是教师叩开家门的真诚沟通,抑或“云”端平台的即时互动,无不体现着教育合力的温暖与智慧。这场“双向奔赴”的探索,为万千学子铺就了一条充满阳光的成长之路。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李润杰
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