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德州宁津“行走的思政课”让诚信种子生根发芽

  一家30年不涨价的鸡胗店、一家无人看守的小超市……在德州市宁津县,这些普通的生活场所成为青少年感悟诚信的生动“课堂”。宁津县创新推出“行走的思政课·诚信篇”,将思政课堂搬到街头巷尾,用“沉浸式体验”让诚信教育可触可感。

  在诚信宁津展馆内,泛黄的契约文书、斑驳的商号牌匾、百年前的“改邪归正碑”拓片,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信义基因。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诚信天平”互动装置——当“谎言”被放在左侧托盘,“真相”在右侧重重压下,天平瞬间倾斜。“原来诚信是有重量的!”来自宁城街道南环小学的二年级学生李松霖说。“这里收藏的不仅是老物件,更是宁津人代代相传的诚信基因。”展馆宣讲员曹志敏向学生们介绍。今年以来,这座展馆已吸引超5000名师生研学。

  “咱家鸡胗30年不涨价,用的每一种料都写在墙上!”在宁津老字号“柏源鸡胗店”内,店主谢金虎向棠湖小学的学生们展示祖传配方公示栏。从街边小摊到“山东名吃”,这家店因“足斤足两、食材透明”被授予“宁津诚信示范商户”。店内“缺一罚十”的承诺牌和满墙顾客留言,成为最生动的教材。学生们现场参与食材称重、制作诚信标签,五年级学生王雨欣在实践手册上写道:“原来诚信就是让每一克调料都不‘偷懒’。”

  在宁津县棠湖小学的“诚信超市”,货架上的货物整整齐齐,只是没有收银员。学生凭“诚信积分”兑换文具,积分来自日常守信行为:乐于助人加1分,拾金不昧加3分……攒满20分还能竞聘“一日小校长”,参与校园管理。“上周我用积分换了橡皮,但发现多拿了一包纸巾,赶紧放回去了。”六年级学生刘子轩摸着胸前的“诚信徽章”说。如今,该校经验已在全县中小学推广,“诚信小掌柜”、“道德银行”等衍生实践让美德信用可见可感。

  “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让诚信教育融入烟火街巷。我们开发了‘诚信研学地图’,组织青少年撰写《宁津诚信故事集》,形成了‘展馆传承、商户推动、学校教育’特色路线,为青少年诚信教育提供了鲜活载体,让诚信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宁津县教体局党组书记王硕说。(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曲文丽 李文成)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