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能办”到“好办”,山东优化营商环境方案迭代6.0版

读懂“三事”改革里的便民利企之策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2020年开始,我省每年出台一个政策文件,改革工作从当初的1.0版一路向前,迭代升级至现在的6.0版。

  把这六个文件一一翻开,可以发现,山东优化营商环境从点上的政策供给逐步转向制度的集成创新,从简单的要素保障逐步转向系统的综合服务。系统集成,正是此次6.0版方案的主要特点之一。

  从“能办”到“快办”“好办”

  拿“宝妈”领取生育津贴这件事来说,改革之后,“宝妈”无须填写任何信息、提交任何材料,仅需对这一业务“知情且同意”,医保信息系统即可全程自主办理。158项改革措施围绕个人生命全周期、企业经营全链条、政务运转全流程,推动从“事能办”迈向“事快办”“事好办”

  《方案》聚焦“民事”“企事”“政事”三个领域,围绕个人生命全周期、企业经营全链条、政务运转全流程,细化推出了共35条任务、158项改革措施。

  先看“民事无忧”的部署:从婚育、教育,到住房、交通,到就业、消费,再到就医、养老,无一不是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事项。

  拿“宝妈”领取生育津贴这件事来说,以往,需要拿着身份证、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多项材料到相关服务大厅办理。如今,《方案》提出,实行生育津贴、产前检查费用“免申即享”,也就是“宝妈”在出院时,医疗机构会将其生育相关信息通过系统实时推送给医保部门,医保部门根据信息并依据政策规定由系统计算生成生育津贴支付金额并发放。整个业务流程,“宝妈”无须填写任何信息、提交任何材料,仅需对这一业务“知情且同意”,医保信息系统即可全程自主办理。

  再如,申请公租房在过去是件繁琐的事,需线下提交申请表、户籍、收入证明等多项材料,还要加盖多个部门的公章,群众折返跑、多次跑的现象时有发生。《方案》将所有流程整合为“一件事”,审核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

  再看“企事有解”的部署:从提升市场准入、项目审批、缴费纳税、人才服务等的便利度,到提升土地资源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水平,无一不是奔着高效闭环解决企业诉求去的。

  以解决困扰不少企业的“租赁土地能否办理工程手续”这个问题为例。依照惯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只能办在土地使用权人名下,也就是“谁的地办给谁”,这可能一方面导致部分建设用地无法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企业用地需求也得不到保障。我省有的地方已经大胆向着问题“开刀”,从政策层面允许以承租人名义办理从立项到验收全流程审批手续。此次《方案》提出,完善租赁土地办理工业项目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审批机制,再次释放出政策“红利”,推动从“事能办”迈向“事快办”“事好办”。

  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透露,《方案》制订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座谈会、入企交流、走进企业家会客厅等方式广泛征求了意见,做到企业群众关心什么,改革就推进什么;痛点难点堵点在哪儿,服务突破点就在哪儿。

  集成基层首创与“他山之石”

  “预付费”平台监管、不动产“带封过户”,科技创新“沙盒监管”、国资创投尽职免责……这些创新探索或发端于基层,或来自“他山”,通过与山东实际相结合,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助力

  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我省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模式。此次出台的《方案》中,就包含着不少地方改革创新办法,一地创新、全省复用,推动创新由点及面、集群成势。

  预付消费是一种先一次性付费、后分多次兑现的消费模式,但存在服务不佳、质量问题甚至商家跑路等风险,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对此,滨州市滨城区打造“安心储”信用监管平台,事前,确保进驻商户资质完备、信用良好;事中,“消费者消费一笔、商家到账一笔”,确保资金安全;事后,对商户进行定期抽查,对存在跑路、闭店等异常风险的商户提前介入、及时处置。《方案》提出的“强化信用支撑、银行支持、商家参与,加强体育、教培、美容、餐饮等领域‘预付费’监管”,正是基于这项经验做法作出的安排。

  在处置被查封的不动产时,从评估、拍卖到过户,需要走漫长、繁琐的司法程序。对此,济南市创新实施不动产处置“带封过户”新模式,在公证机构参与下,不经法院司法拍卖程序,由债务人自行出售查封财产,实现不动产在查封情况下办理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不动产转移登记等手续,最终通过出售财产所得款项实现债务清偿。如此实现了各方利益最大化,也盘活了带封资产。《方案》中对这项经验做法也进行了推广。

  不仅从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方案》还充分吸纳赴上海、浙江、深圳等省市专题学习考察情况,借鉴先进经验,推出科技创新“沙盒监管”、“无线索不检查”、融资免责制度等创新举措。

  “沙盒监管”就是划定一个范围,对在“盒子”里的企业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允许企业在受控条件下测试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而无须立即满足所有常规监管要求,从而支持创新主体在可控范围内开展试点,旨在为创新技术、产业和领域提供宽松的试验环境,呵护更多创新创造生根发芽。

  创业投资特别是早期投资和创新型项目具有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点,如果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过度关注短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投资起来难免束手束脚。山东探索建立国资创投等尽职免责制度,能够让投资机构敢投、能投,让企业在攻克关键技术、拓展市场的关键时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借力数字化

  打造数智政务生态链

  探索部署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大模型,建立政务服务业务语料库……山东更加注重用数字化手段推动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创新,以数字化支撑智能化,以智能化促进便利化

  以数智赋能政务,将更好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从《方案》中的多项举措可以看到,我省更加注重用数字化手段推动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创新,以数字化支撑智能化,以智能化促进便利化。

  聚焦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方案》提出,以企业(个人)参与生产生活的第一视角,拓展“一码(鲁通码)、一卡(社保卡)、一证(身份证)、一照(照片)”等“四个一”应用场景体系。从烟台围绕“一照”的具体实践来看,其探索研发了“烟台e拍通”系统,创新“一拍共享、一照通用”改革,破解企业群众办证“多头拍照、反复提交”的难点,全市262类政务服务、社会化服务实现“拍一次照、全场景用”。

  聚焦推进“无人工审批”模式,《方案》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改革,探索在省市政务服务系统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拓展智能问答、智能检索等应用场景。建立全省政务服务业务语料库,持续加强政务大模型训练提升,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引导、预填、预审等服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深化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事项好办易办率达到90%以上。

  在支撑保障部分,《方案》对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鲁执法”监管服务平台、“鲁惠通”政策兑现服务平台等5个支撑平台提出优化措施。这些都共同指向提高智能化服务能力这一目标。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行动、根本在落实。“35条”条条含金、项项为民,要以更大力度落实落细各项任务,齐心协力把山东建设成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沃土。(记者 毛鑫鑫 袁涛)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