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近年来,德州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以及山东省对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出台思政课改革创新市级实施方案,率先组织中小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率先启动全市全员思政课教师大培训,率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爱家乡德州”思政品牌,取得一定成效。
全面推进全市“大思政课”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出台“达标课堂”基本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利用德州市博物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搭建和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德州市教学云平台、德州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大数据管理平台等大资源平台;成立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实现学术学科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的双向奔赴;搭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平台,建立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建共研共育的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磨课机制,开设思政课“同城大课堂”。
大力提升全市思政课育人质量。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对全市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和能力水平。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音乐思政课,成立少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任务清单,设立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2022年开展首届中小学课程思政教学课例展评活动,2020年起每年评选思政课优秀教师、年度人物,每两年开展一次思政课教学比赛和思政“金课”推荐,不断推进思政改革创新专项研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守住课堂教学主阵地,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思政课。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0年以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成立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建立和完善多种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市思政课建设工作。2024年春节后组织思政课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梳理国家、省市思政课政策,编辑形成《思政政策文件汇编》,印发并要求各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师开展“三个常态化”:常态化学习思政课政策、常态化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常态化改革实践和总结。2月28日,成立德州市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师联盟,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通知》,引导各县市区成立思政教育团队,规划有序开展思政研训活动。3月18日,组织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训会,夏津县、齐河县、禹城市等县市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接力组织“我们的思政课”县域培训已4场近2万人次。
精心打造富有德州特色的思政课品牌。以德州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为主,充分运用博物馆、爱国主义基地等场所,挖掘德州史志、县市区地方志等教育资源,打造“爱家乡德州”主题思政课品牌,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5月10日,德州市委教育工委举办“爱家乡德州”主题思政课启动仪式暨全市“同上一堂课”活动,现已开展以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2期,全市837所中小学,84万余名学生线上线下观看。5月30日《学习强国》刊发德州思政课建设经验做法。
大力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育人合力。落实党政责任,推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研究思政课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全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协调机制,筑牢学校育人主阵地;选树示范学校、榜样家庭、示范社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发挥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作用。打造优质研学基地81处、省级研学优质课程11项,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禹城市永锋双语实验学校《美育未来 德润童心》等5个校本课程获评全省美德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建成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5所,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学校1所,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践基地等资源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