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校心理育人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个人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适应正常生活压力,并有成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状态才是处于精神健康的状态。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全国宣传主题确定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进一步倡导全社会强化心理健康意识,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以协同应对心理健康挑战,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高校大学生身处快节奏社会,近年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交压力,成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重点领域,相关极端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先后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特别强调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各种心理挑战。然而,尽管各高校在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

  “心理育人”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和新方向。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历经近40多年发展,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凸显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山东工商学院聚焦全面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问题导向与健康需求相衔接,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相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协调,个体健康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总体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工作理念,从制度保障、教育引导、咨询服务、预防干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了以学校为中心的积极心理健康育人支持系统,有效提升了学生心理韧性。

  一是以制度创新提升心理育人管理能力。实施建档立卡制度和分级预警制度,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工作机制。针对特殊学生进行“一人一案一策”建档立卡,严格落实月报告制度,定期研判、随时研判,实行重点跟踪动态管理,根据应对方案针对性选择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心理五育策略。畅通双向信息渠道,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心理危机预防预警体系化、智慧化,建立起信息沟通动态调整反馈机制和心理危机优化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安全防护网,加强对有心理健康风险预兆学生的精准监管。

  二是以形式创新提升心理育人教学质量。通过课程教学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大学育人全过程。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堂主渠道与山东唯一全国首批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的融合作用,引进智慧树平台课程资源,通过微课堂、微讲座、微电影、微剧目等方式动态优化教学模式、理念、内容,打造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的模块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矩阵。迎合青年人感兴趣的热点和焦点话题需求,适时组织心理沙龙、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校园心理剧、心理素质拓展等趣味课堂,将知识传播与情感体验进行有效结合来延伸教学时空,提升学习效果。

  三是以理念创新提升心理育人服务水平。在心理健康育人理念上向发展性心理咨询服务转换,打造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场域。启用线上平台预约服务和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强化心理机构专业性特点、专家型职能和指导性作用,全面推进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发展认知,妥善解决心理矛盾,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适应青年大学生情感需要,设立校级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建设情绪宣泄室、团体心理辅导室等心理调适功能室,引进VR身心反馈训练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由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四是以多重防线提升心理育人干预成效。通过科学识别、动态追踪、实时预警,有效干预形成工作闭环,构建全员化、分类化多重心理危机干预防线。编制符合中国大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量表,全面掌握学生心理状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预防计划和面向有心理障碍学生实施精准预防计划。借鉴守门人理论、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多模态的信息监测和分析方式对个体心理行为模式进行预测研判,防范群体性情绪、行为问题,避免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危机应对能力。

  五是以专业建设提升心理育人队伍素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普及化、常态化,需建设具有专业心理咨询背景的专职队伍,严格按照1:4000的比例为学生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不断强化心理咨询教师学习培训,支持青少年心理领域实践研究,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建强心理健康工作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注重加强心理咨询教师法律意识和素养培训,清晰知晓心理咨询工作法律边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规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既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和个人权益,又保证心理健康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规范开展。

  高校健康教育重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学校三全育人全链条中,不断提升学生内心的治愈力量,构建全方位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防护围栏,从而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系山东工商学院 姜岩 杨军)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