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叫得响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历史传承,也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在新发展阶段,根深叶茂、多元多样的齐鲁文化,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富有生命力、融合力和创新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对外传播,也是地区经济实力的呈现。有效提升对外传播能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已成为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扎根于山东大地的齐鲁文化特色鲜明,有着“凌绝天下第一山,波澜壮阔母亲河,传承不绝儒文化”的独特标识,在文化“两创”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近年来,山东大力培育“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省域综合发展的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文化传播与品牌的影响力和发展性得到有力提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山东需要进一步强大文化禀赋支撑,大力推进文化“两创”,创新传播手段,助力齐鲁文化更好地走向海外,从而更好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齐鲁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齐鲁之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文地理交相辉映、源远流长。五岳独尊的天下第一山泰山,奔腾入海的母亲河黄河,传承千年、跨越时空的儒家文化,这些地理标志与文化标识形成辨识度极强的文化符号,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释放出绵延不绝的文化魅力,形成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内涵丰富、多元一体。从空间上讲,齐鲁文化发源于先秦时期的齐国与鲁国,后由儒家学者荀子合并冠名,称之为齐鲁。齐鲁大地三面环海,背靠五岳独尊的泰山,坐拥奔腾入海的黄河,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从时间上讲,齐鲁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思想。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力贯通古今、遍布海外。从文化属性上讲,齐鲁文化基因中既包含安土重迁的农耕文化,也包含锐意进取的海洋文化,文化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同时也含有“顺天而为”的道家理念脉络,可以称得上博大精深、宽宏开放。这几千年来累积起的深厚文化底蕴能否为齐鲁大地今天的发展提供助力,今天的我们能否在齐鲁大地上续写新的历史文化篇章,这是文化发展的问题,是文化价值转化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重要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地区发展愈发注重在国家治理视阈下,以文化认同为支点,推进文化传播能力建设。这就需要通过传播文化价值观引导投资方向,实现新时代传统文化价值符号化提炼和价值外溢;以文化软实力的扩展推进经济硬实力发展,以经济硬实力发展提高文化影响力,促进协同发展。

  不断释放齐鲁文化外溢效能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历史传承,也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在新发展阶段,根深叶茂、多元多样的齐鲁文化,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富有生命力、融合力和创新力的文化要素。

  齐鲁文化传播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着眼文化引领,山东已连续举办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发挥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力提升了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山东从2018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儒商大会,以文化为内核,持续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多年以来,全省大力培育“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省域综合发展的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文化传播与品牌的影响力和发展性得到有力提升。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生机勃发。在综合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上,山东立足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活力、影响力和承载力。各地发挥山、水、人、文资源的综合优势,增强旅游资源服务开发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把旅游产业作为文化表达和再造的重要载体,把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产业生命力的源泉,推动二者一体化、互促化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旅游对区域地理经济发展的品牌影响和支持,从而提高文化对外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实效。

  文化要素为区域全面发展赋能。山东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形成了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人文特征,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山东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实现文化与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跨界融合,文化新业态、传播新渠道不断涌现。面向对外传播,齐鲁文化品牌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营商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与治理等方面发挥出特有的文化优势,为集聚各类发展性、创新型资源要素提供优质软环境,为综合发展环境积聚能量。

  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叫得响

  文化对外传播,也是地区经济实力的呈现。有效提升对外传播能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已成为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推动传统文化“两创”,促进文化对外传播,重点是以文化产业为载体,通过将优势传统文化符号化,提高传统文化符号的辨识度,将传统文化纳入对外传播发展体系中,实现传统优势文化的价值变现和传播外溢,以文化价值引导投资发展方向,以文化符号影响市场开放与需求,不断提高对外传播的文化层次和文化驱动力。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面向新时代对外传播新发展,需要着重从以下方面施力:

  一是以文化外部格局的调整带动内部机制的改革,实现对外传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接。对外传播,文化先行。文化传播融合了文化资源的衍生、发展和价值生成各个方面,可以赋能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新经济业态发展,是促进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内驱力。面向文化传承、文化开放与文化竞争,各区域应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在实践层面彰显文化要素赋能的规模增长、内化渗透以及外延溢出综合效能。以文化软实力的扩展提升经济硬实力,以经济硬实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基于儒家文化圈优势,发挥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地缘相近与文化相通优势,增进文化交流,扩大文化认同,构建合作框架。

  二是以文化供需方式的改变引领传播模态的整体变革,实现传播模式的转轨。对外传播在新时代面临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实现文化对外传播的社会化开发、智能化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模糊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的时空界限。齐鲁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应加快与现代信息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通过赋能教育、语言、旅游等相关产业,构建多维传播方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传播模态。

  三是以创新理念和变革思维引导文化对外传播工作,实现文化对外传播的多层次协同发展。文化对外传播具备绿色、智能、共享特征,通过深度发掘历史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品,可将文化的经济价值直接引向大众。不断提升对外传播的手段和维度,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探索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网络共享、个性定制、智慧选择等新模式,实现文化要素价值的终端体现,以此助力对外传播的模式更新迭代和路径扩大。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 胡小玲)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