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山东省作为集黄河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大省,既肩负着传承弘扬黄河生态文化的重任,又洋溢着向海图强的开放心态。要进一步增强传承弘扬黄河生态文化手段的灵活性,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文明与之交融,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
■山东要聚焦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聚焦冶金、石化、轻工等传统产业,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
山东陆海相拥、南北相济,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属于我国南北交汇地、黄河入海口、海洋资源富集地、改革开放前沿区;山东也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要继续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山东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积极打造以美丽山东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努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山东篇章。
立足齐鲁文化传承创新
齐鲁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阐释和宣传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理念传承高地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许多重要理念与论述都体现了对以儒道为主的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阐释。比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等论述,是对于儒家仁民爱物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山东省作为集黄河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大省,既肩负着传承弘扬黄河生态文化的重任,又洋溢着向海图强的开放心态。要进一步增强传承弘扬黄河生态文化手段的灵活性,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文明与之交融,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
二是夯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基地建设。按照《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指导思想和路径规划,稳步推进黄河流域山东段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继续策划打造一批“生态+文化+旅游”的“黄河主题IP”,聚焦新发展阶段与现代文旅消费市场的需求,探索实践出以发展眼光助推资源保护与转化的新路径。统筹推进黄河沿线精品文旅项目建设和生态旅游产品打造,黄河生态风景廊道基础设施配套、黄河入海口都市农业文旅综合体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现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
三是抓实生态文明理念宣传阵地建设。以生态城镇、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和环保小卫士等绿色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推广力度,使群众的认知率和接受度稳步提高。同时,依托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物理宣传载体的覆盖和延伸,并在各地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构建起省、市、县、乡、村生态文化服务网络。通过环境应急实兵演练大比武以及生态环保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等丰富活动,加大面向党员干部、企业家、创业青年、学生、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群体的知识普及和人才培训力度,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东临黄渤海,是国家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了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山东各地要高标准推进先行区建设,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加快推进生产体系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转型。继续制订、实施分级分类的改造提升方案,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并积极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高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准入门槛,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各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高新技术制造业;通过科学制订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生态环保红线制度,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型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绿色产品扶持政策,支持节能环保产品与服务的使用和推广;大力推进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试点工作创建,加大力度、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产业结构升级的全过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
二是在改善发展动力上持续发力。一方面鼓励绿色低碳循环技术研发,实施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攻关行动,通过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技术中心平台建设等措施,加大绿色低碳循环创新技术的供给;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新动能,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支持创新技术的应用,加大创新技术的市场转化率;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加强绿色信贷和各类基金等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三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厉行节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强与之配套的制度建设,如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资源阶梯价格制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制度等;倡导绿色出行,积极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加强公共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支撑消费模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的可行途径。
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产业、市场还是环境,都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要通过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山东的产业具有涉及范围广、体量规模大、传统根基牢等特点,具备“数实融合”升级实力。山东应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主线,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济南、青岛等集成电路项目规模化量产,快速布局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建设。山东要聚焦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聚焦冶金、石化、轻工等传统产业,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山东要继续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联合攻关,进一步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
二是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力。在源头控碳上,山东要深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行动,“一业一策”优化产业政策,提升重点行业和产品产出效率;在过程减碳上,聚焦生产全过程各领域,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加工、节能节水等技术装备,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末端降碳上,积极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推动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推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新能源的使用。同时,山东要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和新型储能规模的扩大。此外,山东省各市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不同,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区域发展的能源调整计划和目标,保证各地发挥优势,补短劣势,在已有经济基础上,通过绿色发展引领新旧动能转换。
持续推动“美丽山东”建设
山东要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陆海统筹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沿黄流域互助合作机制。发挥政府、智库、企业等三方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省区、市、县开展各级交流合作,积极引领沿黄九省区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按照“四定方针”探索建立沿黄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扶贫协作和对口合作。健全产业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支持沿黄九省区编制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共同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准入标准。启动创新发展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议以市场化方式建立“黄河流域发展基金”,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重点支持生态治理、滩区扶贫等重点建设。建立健全流域发展监管机制。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两大焦点,建立沿黄九省区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二是坚持陆海统筹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位于黄河入海口,同时享有陆地和海洋两种资源的便利使用条件。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经济基础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有能力为我国陆海统筹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打样”“树标”。根据我国陆海统筹的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的发展概况和特征,要深入做好湿地修复和保护工作,从前端提升海水水质。加强保护区与海洋科技研发团队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关注海水淡化技术对湿地补水的作用,发挥海水对湿地的反哺作用。利用现代科技对资源充足的海水进行淡化处理和更符合湿地补水要求的水质改进,为解决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短缺问题提供新途径。在保护的基础上统筹保护区湿地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用绿”实现黄河三角洲更多经济价值,在树立生态价值观,促进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同时为保护区陆海统筹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提供更多、更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是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资源禀赋富足是山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强省建设的基础优势。山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山东和海洋强省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以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海洋保护区建设为着力点,壮大海洋生态经济规模,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增强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坚持陆海统筹治理海洋环境,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努力建设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处,为“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粮仓”建设构筑蓝色生态屏障和仓储基地,为建设海洋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黄承梁)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