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沂蒙精神的真理之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022年,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将历史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对应着历史中的“结构”“局势”和“事件”。“事件”转瞬即逝,而“结构”才是最深层的因素。马克思主义开出的真理之花,使共产党人在山东根据地创造出一种“本土化”全新的“结构”。沂蒙精神的理论体系就是这种“结构”,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仍然闪耀着光彩夺目的真理光芒。

  根脉: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思想上的觉醒是最根本的、真正的觉醒。早在建党之初,以王尽美、邓恩铭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在齐鲁大地播撒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在一些知识青年心中,透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这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道理,和山东人民血脉中涌动着的公忠体国、勇敢坚韧、鼎新进取因子凝结、融合,开始产生一系列深刻的“化学反应”。1921年春,山东成立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共一大之前国内六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之一。1926年,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小册子辗转成为山东广饶县刘集村党支部的学习材料。这本书曾在战火硝烟中,被掖在墙眼、埋进粮囤、装进竹筒,那位“大胡子”让刘集村追寻真理之光成为“红色堡垒”,190人走上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开始在齐鲁大地上逐渐“本土化”。

  此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犹如一盏明灯指引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党领导山东人民先后发动冀鲁边起义、天福山起义、徂徕山起义等,打响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开创了革命战争年代全国最完整、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也是当时唯一以省为建制的完整根据地。无数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琢成器,他们中有中共一大归来写下“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的王尽美,有“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刘晓浦、刘一梦叔侄,有面对敌人引诱喊出“让我放弃共产主义信仰是痴心妄想”的鲁南区委书记赵镈……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前行的足迹,构成了齐鲁大地不懈探索的思想史,也构成了山东人民不断奋斗的心灵史,从而赋予了沂蒙精神强大的思想力量。

  有科学理论引领的信仰最有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共产党虽然力量弱小、武器装备简陋,却是真刀真枪地打鬼子,真心真意地对待老百姓。人民群众在现实的比较中,开始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自己的主心骨。他们虽然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但慢慢认识到共产党的话里有正义、有光明,共产党的点滴行动中有群众利益,所以铁了心跟党走,由此,共同铸就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根基:为了人民利益坚守真理

  中国古代虽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但那仅仅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宜之计。而中国共产党的一心为民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敬畏老百姓。具体来说,这是一个由行动到情感、由情感到信仰的过程,是一个由信用到信任、由信任到信念的过程。

  沂蒙精神的情感认同首先是群众对革命者的行动认同。1938年6月,毛泽东在与平民教育学会代表谈话时指出:“政治的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要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虽然斗争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异常,但共产党始终对群众秋毫无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主动帮助群众盖房、挑水、劈柴、拉犁、干农活,很快和群众打成了一片。老百姓在亲密高效的互动中,将心比心,迸发出高浓度的情感认同,而战争的生死考验更激发出对人性的碰撞与共鸣。当目睹部队战士流血牺牲时,这种“以命换心”的情感将党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有了生死相依的情感认同,党的理想信念的树立和群众的自觉追随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山东人民铁心向党,坚定不移跟党走,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抚育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是齐鲁儿女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这里面内蕴的情感和温度,也成为沂蒙精神中最鲜活、最生动、最感人的大爱所在。在这个进程中,群众的情感认同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上升为集体意识。所以,沂蒙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引领下,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了实处。这是一种民心所向,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性选择。

  根本: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在本质上永远是当代的,其潜力与活力来自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本土化真理”之甜已经让山东人民品尝到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胜利之甜,品尝到了商贸物流转型升级的发展之甜,品尝到了人民福祉不断增进的生活之甜。当代共产党人需要以更大的理论勇气,继续推动“真理本土化”的进程。

  关注人民所渴望的改变是“真理本土化”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相比于战争年代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我们现在少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却面临更深层的矛盾,各种利益关系纠结交汇、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破”与“立”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在这种繁杂语境下,更要牢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来自人民群众,要注重聚焦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群众需求,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构建新型党群关系是“真理本土化”的关键。人民是“真理本土化”最广泛的传承者。革命战争年代,经由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感召,党群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了健康优良的党群关系。但是毋庸讳言,当前对沂蒙精神的弘扬仍然存在一种浅层次认知,即简单地把精神传承等同于概念传递。殊不知,脱离了互动和情感的沂蒙精神,无疑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沂蒙精神传递的仅仅是思想觉悟,那么“真理本土化”也就成为形式化的倡导。新时代传承践行沂蒙精神,就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使党群真正达到“水乳交融”。

  实践是“真理本土化”的最好注脚。理论之树,只有根植实践的沃土才能硕果累累。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商城物流基地时指出:“临沂物流搞得很好,要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多元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你们的事业大有可为。”沂蒙老区牢记嘱托,不断探索、努力作为,使发端于“小地摊”的西郊大棚底,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2023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6126亿元,是2013年的3倍;物流总额9934亿元,是2013年的2.7倍。万亿级商贸物流体系让临沂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特别是国内“大循环”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也让临沂商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集”,成为新时代“真理本土化”最生动的诠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和制度保障,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行胜于言,实干是最朴实的方法论。传承沂蒙精神,贵在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沂蒙干部学院副教授 王成娟)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