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志愿服务如何送达千家万户

  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要大力提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志愿服务面临的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志愿服务迎来发展新机遇。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合作平台,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明确了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内容,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提供了实践思路。

  近年来,社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组织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日渐丰富,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即制度建设困境、组织能力困境以及资源困境。

  制度建设困境是阻碍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的桎梏。目前,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不仅缺少全国性法律法规指导,监督管理也缺乏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许多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不规范,甚至少数社区志愿组织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实,违背了志愿服务的宗旨,损害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声誉。

  组织能力困境主要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能力不强,如培训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薄弱和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目前,大多数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规模较小、自组织能力不强,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多是公益宣讲或关爱慰问之类的活动,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资源困境不仅指资金、硬件设施等物质资源不足,还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缺乏。经费匮乏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我国现阶段公益慈善的社会氛围不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很少募集到社会捐赠资金,大多依靠自筹资金和少量政府拨款维持,资金匮乏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持续化运作困难。在人力资源方面,虽然社区志愿者的总人数有了显著增长,但以中老年人为主,中青年群体很少参与,且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信息资源的短缺表现为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导致志愿服务提供者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供需对接不畅,无法提供精准化的服务。

  破解社区志愿服务发展难题

  推动社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积极破解社区志愿服务发展面临的难题。

  第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需要权威组织的指引与整合。党建引领是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激发社区治理活力的政治保障。要引导社区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在党组织领导下,将利他、互助、奉献的志愿服务热情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强化社区党组织的建设,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驿站”“商圈党群服务点”等党群阵地,将基层党建贯穿社区志愿服务全过程。要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为人民服务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通过认领“微心愿”、参与协商议事等把“居民所需”与“党员所长”紧密结合,开展有温度、有实效的党员社区志愿服务。

  第二,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是社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角,将社区志愿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评价当地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围绕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目标,在登记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奖惩评价、志愿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形成较为清晰的制度框架。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以设立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基金等形式,完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社会公益金配套支持,且基金的财政投入要随经济增长逐年提高。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培育,精选效果好、口碑好的优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加以扶持,在启动资金、办公场地、专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低成本、可持续发展。

  第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促进社区志愿服务专业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对社区志愿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一方面,要聚焦医疗、养老、教育、矛盾调处等社区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鼓励和引导医生、社会工作者、教师、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城乡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志愿服务。另一方面,要关注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支持组建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并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意向和专业特长进行服务领域定位,因地制宜,打造诸如医疗保健、应急救援、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专业性强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让更多愿意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专业人士有渠道、有机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把社区志愿服务做到群众家里。

  第四,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提升社区志愿服务质效。志愿服务、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事业均强调利他、奉献、互助,具有公益属性,彼此之间有密切关联。要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以组合拳的方式提升社区志愿服务质效。一方面,在党建引领下,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的联动服务模式。以社会工作服务站为依托,整合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打造“志愿服务+社会工作”服务阵地。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策划、需求评估、服务供给、评估反馈等环节,实现社区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融合联动,提高社区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度和专业化程度,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另一方面,加强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引导,以建立社区慈善基金等形式,推动慈善资源向社区延伸。通过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提升公益慈善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事业的有效联动,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助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立和社区治理能效的提升。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赛林)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