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掌握方法科学干——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奋发有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④

  什么是方法?方法有多重要?

  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河、桥、船的关系,生动说明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对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经济工作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回望2024,山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在发展中干出了好成绩强信心。但有了好成绩强信心好政策,有了明确的重点目标任务,所有事情就一定能干成干好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绝非“按下开始键等结果”那么简单,也不是“打完发令枪就冲刺”,更不能“老牛拉车使蛮力”,关键要依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拓思路、解难题、破壁垒,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目标任务,更好推动经济工作打开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鲜明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好”的重要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具体指导202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工作方法,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法论指引。

  山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握好“六个注重”。这是贯彻五个“必须统筹好”重要关系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2024年山东全省工作的系统总结。做好2025年工作,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指引的科学方法论,把五个“必须统筹好”“六个注重”落实到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贯彻落实五个“必须统筹好”“六个注重”,首先要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看问题,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性高度看问题,站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性高度看问题,在战略全局高度、整体性高度、系统性高度的前提下,按照科学方法的指引科学地干。

  科学干,就要注重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手发力。

  2024年以来,山东紧抓工业经济这个“头号工程”,及时推出3批政策清单,毫不放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解决困难,极大地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1-11月山东民间投资增长8.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1个百分点。正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齐发力,全省经济秩序形成了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生动局面。

  新的一年,紧扣十个“聚焦用力”科学干,就要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该放给市场的权放足、放到位,把该政府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把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政策用足用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科学干,就要注重优供给与扩需求互促共进。

  看需求端,从2024年初开始,山东就牢牢抓住有效需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持续向好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消费稳步提升,1—11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5.9亿元,同比增长5.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看供给端,优供给最终要看是否有高质量的产业链,是否有高质量的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好品山东”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一件好品背后就是一条完备供应链。山东好品走向全国、闪耀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优供给的过程,就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

  继续做好优供给与扩需求,就要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持续用力,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深入实施“十大扩需求”行动,以新需求催生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实现供需两端协调配合,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

  科学干,就要注重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接续推进。

  从2017年至今,山东始终保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定力。2024年预计关停退出小煤电机组300万千瓦左右,为新上项目腾出能耗空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1亿千瓦、占比达47%。

  从产业布局看,全省累计建成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分别是济南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青岛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淄博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烟台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临沂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正成为山东发展新趋势。

  如何做好接续推进?就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长远眼光,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促进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相得益彰,为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科学干,就要注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有机结合。

  从2024年初开始,山东就通过大力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来做优增量。从谋划推出省级重点项目2000个、年度计划投资1.1万亿元,到培育数据驱动、AI赋能的“晨星工厂”4220家、产业大脑80个,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当前带来增量,也为未来做优增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优增量,并不是不顾存量。存量并不代表不好,存量适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回看全年,着眼助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1—11月,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投资项目11954个,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2%;着眼帮助企业快速修复资金链条,提升盈利能力,到10月末,青岛把181个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审批授信809亿元;着眼加大嫁接资源力度,激活存量资源利用效能,山东省属企业已完成内部专业化整合80次。这些举措不仅让存量变增量,还让存量不减量。

  2025年,我们既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盘活低效存量,又要做出优质增量,提升综合实力,把做优增量、盘活存量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

  科学干,就要注重提升质量与做大总量一体考量。

  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生产总值71981亿元、同比增长5.6%。数据背后,山东经济既有总量的增长,又有质量的大幅提升。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崛起,“大象经济”正轻盈转身;向深蓝要增量,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连续十一次打破世界纪录;给轴承安上产业大脑,聊城推动轴承产业从“小散乱”迈向“高大上”。实践充分印证,高质量发展,就是既要量的合理增长,也要质的有效提升。

  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齐升,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科学干,就要注重促进发展与守牢底线系统施策。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守牢安全底线,才能保障高质量发展。2024年,山东就是守住了安全底线,才确保了全省经济的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2025年,我们可能还要面对更多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必须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守好安全底线。要做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上聚焦用力,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全力稳控安全生产形势,统筹抓好意识形态、网络、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只要我们始终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立足山东实际,用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各项工作,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焕发激情,就一定能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大众日报评论员)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