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梁国典:一位文化守望者的担当与追求

  

  □ 本报记者 逄春阶

  ◆ 个人简介

  梁国典,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编辑。先后担任大众日报特派记者、文艺部副主任、大众周末编辑部主任、大众日报社总编辑助理、总编室主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常委,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理事长、秘书处党组书记。现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社长、党委副书记,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被评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系动画片《孔子》、电视剧《孔子》总策划、总监制,《儒藏》、《儒家文化大众读本》主编。

  很怕跟梁国典写稿子。2001年,他带我到烟台市牟平区采访一个典型,不说采访之细,不说消化材料之烦,单说拉初稿,一共揉搓了六七遍,从9千多字,压缩到4千字。每次送审,额头沁汗,老怕通不过。但经他“修理”过的稿子,反响大,获奖率高。由此更印证了我对他的观察:表面上看似有点不拘小节,举重若轻;骨子里却严细认真,追求完美。

  时代航船的瞭望者

  32年前,梁国典走进大众日报社时,还不满21岁。刚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出来,他意气风发,大有指点江山、煮酒论英雄之气。随着时移月转,他把身心融入到大众报业里,淘去了浪漫,积聚了深沉。他念念不忘的,是在《青年记者》编辑部时追踪名记者的经历,他体味到,真正的记者,必须是站在历史大潮的前头,做时代航船的瞭望者,激励弄潮者,鞭策观潮者,把准航向,以笔为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方人到南方考察回来,都感叹南方人思想解放,北方人则不行。梁国典在一份材料上看到,济南街头的修鞋匠80%是南方人,于是,他把目光盯在小鞋匠身上。原以为修鞋匠家境穷困不堪,一聊才知,人家不但不穷,他们中有许多人,不光顾着修鞋,还在瞅机会干大买卖。表现在修鞋匠身上发展商品经济所需具备的观念意识,正是北方人所欠缺的,这种挑战才是真正的挑战!他由此发掘出一个重大主题,疾笔写出《南来的挑战——济南市区修鞋摊前采访记》。该文获得省新闻奖一等奖。有人著文称,“《南来的挑战》对山东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牛刀小试,便一发不可收。梁国典先后参与写出了《青纱壮歌——“掖单玉米”育种者群塑》、《朱彦夫——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等重头稿件,他还参与采写了像莱芜市简政放权、莱西市村级组织建设等好多重头戏报道,挖掘重大典型、新闻事件、英模人物身上的时代价值,捕捉新闻背后的丰盈内涵,显示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驾驭能力。梁国典迅速成长为新闻界的名记者。

  除了能写,梁国典还能“管”。1991年28岁当上文体部副主任,成为报社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分管的“丰收”副刊,成为名牌专刊;由他主持创办的“大众日报扩大版”深受读者喜爱。1994年9月,他受命组建周末专刊部,创办“大众周末”,成为全国省级党报最早开辟的“试验田”。其中的“周末人物”专栏此后三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1998年10月,梁国典挑起总编辑助理、总编室主任的重担。他主持起草了《大众日报采编工作守则》一书,成为大众报人的办报遵循。后又兼任特派记者组组长。报社的一些重大典型报道、重大战役报道,他大都参与其中。他参与组织策划的“国庆五十周年”系列报道,被有关业务报刊誉为“有大报风范,有气势,有创意。”他策划组织的“‘改革发展’99新篇——海尔日记”系列报道获中国新闻奖。

  梁国典成为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后,多次参与大众日报改版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使党报定位更加明晰,质量大幅提高。分管《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时,他提出两报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读者,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办主流大报,树百年品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创办地方版,开大众报业整合、深耕山东报业市场先河;实施品牌衍生战略,以报为主,适度多元,为报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夯实了基础。“两报”人凝聚在核心价值理念下,积极性和潜能被激发出来,齐鲁晚报在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稳居前3强。

  儒家文化的赓续传承者

  2006年12月,梁国典调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党组书记。兢兢业业履职近6年。他常自称“孔子一秘”,说干的是传“不朽之言”、为传统文化“续根”的工作。

  履新不久,梁国典以他在媒体工作20多年的经历和资源优势,提出要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和主流媒体,让孔子从学者的书斋,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走向青年、走向世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办的“中国孔子网”,成为国内最大的传统文化门户网站;与山东电视台合作创办的大型传统文化栏目“新杏坛”,获“中国栏目创新贡献奖”;特别是与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制作104集动画片《孔子》,他花费了大量心血,该片2007年启动,2009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在央视首播,2011年4月,在法国戛纳电视节首届亚洲展映会上,该片入选最佳作品第一名,而后又获得中国动画片最高奖“美猴奖”,并成为世界孔子学院正式教材。

  梁国典和基金会同仁一道,还打造了35集电视剧《孔子》、专题片《永远的孔子》(中英文)、《儒藏》(500部)、《儒家文化大众读本》(10卷)、《论语》普及与《论语》译介工程、“孔子文化世界行”等10大文化品牌项目,影响越来越大。耳闻对基金会的赞美之声,梁国典说,在基金会的6年,是他自己最充实、最有意义、最有意思的6年。

  梁国典说的“最有意思”,我理解,是他在基金会内部搞的儒家文化治理人心的“试验”。

  梁国典说:“中国孔子基金会,不是一般的文化单位,它担负着弘扬儒家文化的使命,倡导知行合一理念,是职责所在。子曰:‘学而时习之’,习,是实践的意思,时时践行;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有君子的潜质。挖掘人的潜质,培养人向善向上,大有文章可做。”

  他在基金会内部集思广益,提炼出“厚德、好学、笃行、和谐、日新”的会训。开展了“我是君子”活动,要求基金会的每一位同志都争当君子,不当小人。基金会慢慢形成读经典、写心得、修己惠人、笃行致远的“小气候”。

  “试验”两年后,风气焕然一新。2008年,基金会被评为“省直文明机关”,2012年又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孔子基金会还获得文化部、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首届孔子文化奖。

  一位省领导说,没想到一个20来人的基金会,一没钱二没权三没资源,却干了这么多事,实属不易。梁国典说:生逢其时,恰在其位。

  媒体全面“转变转型”的践行者

  2012年9月,“修身”6年的梁国典回到大众报业集团,主抓报业经营管理,原来满脑子“之乎者也”,现在满脑子数字、指标,工作急难繁重,都是“硬茬”。但已有儒将气度的他,面对一个个难题,毫不退缩,从容应对。

  2013年初,在集团党委常委学习议事会上,梁国典把握传媒发展大的走势,提出集团转型发展,要实现由报到团(整合深耕全省报业市场)、由报到媒(由报业集团到传媒集团)、由报到业(由报业向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的转变。这一提法后来上升到集团战略的高度。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新媒体的冲击,梁国典和社委会及各利润主体负责同志一道,一面巩固主业,将报纸影响力向行业、社区延伸,开展各种活动和全案营销、全媒体营销,遏制房产、汽车等广告下滑势头;一面对非报产业进行梳理,分类指导,让“摇钱树”尽快结“果子”,让“金鸡”尽快下“金蛋”。

  目前,集团依托报纸主业,打造的报刊支柱、有线电视和新媒体、楼宇经济、文化园区、投融资、印刷、发行物流、会展艺术品等产业板块渐成规模,逐步进入回报期,集团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排名,大众报业集团位居全国报业集团前三,利润位居第一。

  报业集团全面转变转型,是巩固主流舆论阵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攻坚战。打好这场硬仗,对有着强烈文化抱负的梁国典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他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来砥砺自己。

  回眸走过的路,梁国典说,一是发自内心地感恩报社,正是一代代大众报人薪火相传凝成的大众报人精神,像清泉一样滋养着他,像大树一样庇荫着他;二是感到欣慰,在中国孔子基金会那6年,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日前,省委、省政府任命梁国典兼任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梁国典深感责任重大,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他表示将不辱使命,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发展,为巩固党的思想舆论主阵地,为文化改革发展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