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稳健的划桨人
——记大众报业集团信息技术部主任、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 宫魁
在报社信息技术界,不乏行事高调的人。他们常在各种年会上宣讲所处的报社使用了什么新系统,取得了什么显著成果,标明自己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先者。毕竟,这个行业接触的新技术、新观念相对较多,思想也相对活跃。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那些稳健做事、不露声色的人显得不多,宫魁就是其中一个。
宫魁,山东济南人,生于1962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自1984年毕业起,一直在大众报业集团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现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信息技术部主任。
在报社,信息技术部是个不温不火的部门。对此,宫魁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也有明确的定位。他说,如果报社是一艘大船,我就是众多桨手中的一个。信息技术虽然带来了传播形式的变革,报社的各种业务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但我们的工作仍然是保障支持,在报社是辅助动力,而不是报社发展的强力引擎。
信息技术这些年发展迅速,新概念、新观点层出不穷。但对于信息技术在报社的应用,宫魁有着自己冷静的认识。他认为,报社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使用成熟的技术,要务实、谨慎,不能盲目跟风和烧钱。曾经有一段时期,国内报社的信息技术应用流行“大干快上”的风气。当时,国内不少报社经不住厂商的鼓吹,投巨资上马“全媒体”之类的信息系统,让报社的各项业务都全面实现数字化。但事后发现,带来的效益并不十分明显。同时,很多昂贵的设备因技术人员不配套,后期维护成本极高,以至于大量设备闲置,没能发挥它们应有的效用。
如果用书法来做比喻,报社信息技术界那些思想开放的人喜欢书写狂草,让人眼花缭乱,但容易陷于技术陷阱;而宫魁喜欢书写的是魏碑,稳健中彰显冷静。宫魁这种冷静观点曾被同行们认为是“保守”,但这种保守并不意味他不作为,他用积极和务实的态度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观念。所谓“积极”,就是对于新的传播方式、传媒形式,他并不是不闻不问。相反,他积极组织部门的技术人员跟踪研究,例如,进行了“历史报纸数字化技术研究”、“报业云计算平台建设研究”、“全媒体采编平台建设研究”,他指导技术人员撰写的大量论文发表在正规的技术刊物上。在务实方面,他主张结合报社实际,实施那些真正能产生效益、提高报社业务效率、提高报社综合实力的信息系统。
10多年来,在宫魁的参与和组织下,大众报业集团在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建成了覆盖集团主要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总体信息化水平处于国内省级报纸媒体的前列。
在新闻采编业务方面,大众报业集团早在1992年、1999年就开始使用华光激光照排系统和新闻采编系统,让报纸的出版告别了“铅与火”、“纸和笔”。2006年、2010年,根据互联网的应用需求,宫魁组织对组版和采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系统改造之后,集团所属各报的新闻采编出版业务实现了可监控、可管理,构建成功能强大、安全稳定、跨地域、跨系统、跨报纸的网络化出版平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采访资源,保障奥运会期间新闻稿件采编时效,促进奥运期间集团各报新闻共享,宫魁带领技术人员与青鸟华光照排公司合作开发实施了移动采编报道稿件共享平台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记者外出采访重大事件时将所写稿件通过互联网及时传送到集团采编公共稿件库中,采编人员根据权限取用合适的稿件。同时,集团所属“大众网”可以将稿件库中见报和不见报的稿件有选择地适时载放到网站上,实现了报网互动。在此基础上,2012年5月,为配合集团整合图片新闻资源而建立的视觉新闻中心开展工作,宫魁又组织实施了新闻图片共享管理平台项目。该平台促进了集团范围内的新闻图片共享管理,为新闻资源整合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在报社经营业务方面,在宫魁的组织下,大众报业集团自2006年开始,先后实施了财务ERP系统、广告管理系统、发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集团财务、广告、发行、资产管理等业务已经完全实现了网络化,实现了对资金流、收入状况、发行数量、资产规模的实时监控。特别是财务及资产管理系统,采取集中式账目管理,可通过Web方式处理财务及资产管理流程,把青岛半岛都市报和淄博鲁中晨报等各子报社及子公司纳入了集团整体管理范围,实现了以技术手段强化资金、资产的统一管理和调配。集团内部统一的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通过整个系统得以实施,加强了财务及资产业务监控职能,使集团领导可以及时掌握各报纸的经营动态及财务、资产信息资料,有效地提高了集团内部的管理效率与科学决策水平。
以上这些信息系统,切实提高了报纸各项业务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和人工成本,并带来了报业经营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的变革,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报社的信息化建设是宫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是大众报业集团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信息化建设是一时的事情,就像汽车一样,购买是短暂的,维护和保养是长期的。2005年,宫魁开始全面主持信息技术部工作时,部门的运行、维护工作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首先,是人才的流失。在之前的5年间,信息技术部离职或转岗的技术人员达12人,这使宫魁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人才。之后的4年间,宫魁在集团人事部门的协助下,从山东大学招募了3名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并接收了5名有专业技术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军队专业人员,逐步把他们充实到系统维护岗位。对于每一名技术人才,宫魁都着力培养,为他们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掌握一项或多项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技术,培养他们成为报业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2010年以来,先后有3名技术人员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习深造。2005年以来,信息技术部的技术队伍是稳定的,没有一人离职或者转岗,这为报社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其次,是技术资料的缺失。由于之前对技术资料管理不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人才的流失带来了技术资料的缺失,技术资料的缺失带来了运行维护的困难。2005年9月的一天,集团的电话程控交换机突然发生故障。原来的技术人员离职后没有留下任何技术资料,设备是如何配置的,线序是怎么设定的,都是一片空白。现有的技术人员一筹莫展。集团所有的办公电话都处在瘫痪状态,如何尽快修好,恢复通信畅通,这让新上任的宫魁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当时,宫魁的父亲正在医院作手术,孝顺的他原本应该在医院照顾父亲,但通信系统的紧急故障处理需要他待在机房现场。父亲的手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工作。他利用各种关系,从网通公司、同学单位那里借调技术人员,指挥他们一点点搜寻技术资料,摸索解决故障的办法。经过大家一天半的共同努力,集团的通信系统终于恢复正常,宫魁紧张的心稍稍放松。处理完工作,他直接从集团的通信机房赶到医院的病房。父亲已经作完手术,躺在病床上睡着了。此时,疲惫的宫魁也在医院走廊的躺椅上沉沉睡去。之后,信息技术部加强了技术资料的管理,逐步完善了各项技术管理制度,保障了运行维护工作的有序和持续性。
宫魁对工作的责任心,源自他对报社真诚的情感和对技术工作的热爱。他常说,我自大学毕业即来报社工作,熟悉这里的一切,报社给了我很多东西,我真心感谢和热爱报社。而对技术工作,他同样保持着热爱。有段时间,他因工作调动离开了技术岗位,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2005年集团部门调整时,他毅然选择信息技术部,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信息技术工作。
几年来,大众报业集团信息技术部在宫魁的带领下,秉承稳健、实际的工作作风,各项业务有序开展。目前,大众报业集团借助文化大发展的机遇,正在传媒海域中破浪前行,而宫魁作为一个稳健的划桨人,将为集团不断拓展的文化事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支持,为实现集团“双百四强”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主要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图文电视的多介质跨平台电子媒体系统》(2000)
国家倍增计划优秀项目奖优秀奖:《大众日报信息系统建设》(2003)
国家新闻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媒体发行物流配送网络系统》(2004)
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大众报业集团数字媒体平台》(2006)
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大众日报信息系统建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