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奏响构筑绿色生态走廊的“黄河大合唱”


  □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李玉建 报道 东平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图为东平湖沿湖生态隔离带。

  □ 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赵 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黄河两岸,一派生机盎然。

  3月13日上午,山东举行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的93个项目总投资4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2亿元,涵盖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滩区湖区生态修复保护等多种类型,投资体量大、生态价值高,掀开了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新篇章。

  “全国两会刚结束,我省就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充分体现了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坚决态度和务实作风。”站在梁山县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湿地修复与生态保护工程现场,济宁市市长林红玉介绍,这个项目占地4000亩,总投资3.2亿元,重点实施黄河沿线湿地水系净化、水污染综合防治、生态渠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同时建设8.6公里绿色生态保护长廊和1260亩外围缓冲带。

  黄河,在山东流经九市、蜿蜒千里,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权威数据显示,山东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来自黄河,年均引用黄河水约67亿立方米。全省16市中,黄河干流水资源输送至13个市近100个县(市、区)。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承载着实现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和滩区居民安居乐业的梦想,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是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重大要求的具体实践,是统筹发挥黄河下游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功能的重点工程。

  去年,山东已明确提出把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全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行动,到2025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黄河生态廊道,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1049条河道管理范围宜绿化率达到95%以上。

  作为黄河中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南水北调重要枢纽、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东平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东平湖25万多亩的水域面积,养殖面积曾超过一半,每年投入湖中的饵料就达1万多吨,面临的生态危机十分严峻。泰安市委副书记、东平县委书记曲锋说,为护好一湖秀水,东平县对标千岛湖,学习白洋淀,深入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清除12.6万亩网箱网围,全部清理447处环湖违法建筑,修复各类湿地达2.4万亩,新增湿地2000亩,加快推进74公里沿湖生态隔离带、破损山体修复等重点项目,东平湖水生态环境实现大幅改善。

  此次开工的东平县环湖防护林带及山体绿化提升一期项目,是东平湖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3.5亿元,总绿化面积17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森林面积2000余亩,进一步提高沿湖植被覆盖率,对东平湖周边大气改善和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曲锋说。

  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离不开沿黄各市的密切合作、一体推进。齐河县实施的黄河水乡湿地项目,将和济南济西湿地公园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党工委委员、湿地办副主任李斐说:“我们充分利用原始地形地貌,打造多岛、多水、多田的自然景观,同时高标准实施1300公顷的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的宽度和广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沿黄九市今年共计划开工生态保护项目165个,总投资859.5亿元,本年度投资225.8亿元。其中,有52个项目纳入省2021年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省发改委蓝色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建设指导处副处长张军鹏说:“这些项目将为山东落实国家战略取得突破、打造好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发挥重要支撑和示范作用。”

  融入国家战略,山东既登高望远又蹄疾步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山东科学谋划沿黄地区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工程项目,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配套文件,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坚持一手抓规划编制、一手抓战略推进,对看准的、符合实际的重点任务,不等不靠先干起来。”省发改委主任周连华说,山东以工程项目为突破口带动全局工作次第展开,已开工建设济南科创城、黄河战略研究院、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等重大支撑平台,全力推进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南四湖流域生态修复保护、黄河口湿地生态修复与水系连通、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项目。

  春风送暖,草长莺飞。随着此次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并加快推进,山东将加快绘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齐鲁画卷。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金秀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