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交流互鉴,汇聚变革中的文明力量——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侧记

  科技赋文明,共鉴谋发展。四月的曲阜,春风送来文明碰撞的交响。4月25日,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曲阜尼山举行。海内外传媒学界专家、业界代表齐聚孔子故里,交流对话、凝聚共识,共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文明发展新蓝图。

  全球媒体创新论坛是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办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交流平台,从2022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四届。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下设6个分论坛,涵盖青年视角、科技与人文、全球舆论生态、绿色转型、机器人产业和AI应用等议题,邀请嘉宾围绕人类发展、科技进步、媒体协同以及AI创新应用等主题展开讨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就新时代媒体创新发展达成共识。

  文化之间的纽带该如何建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文化发展?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主任娜塔莉亚·巴约娜在致辞中提出,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在贸易、政治、经济上呈现紧张局势,而旅游业正从中发挥着基石作用。“去年,全球国际旅客数量达14亿人次,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旅游业将实现3%到5%的增长。中国对全球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通过不断地交流传播构建起文化纽带。”娜塔莉亚·巴约娜认为,人工智能有利于应对旅游业面对的种种挑战,并能最终助力实现人类现实世界技能与科技的结合,有力传播各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完善,这一新的生产方式正深刻重塑媒体行业生态。人工智能既为媒体行业带来降本增效的技术红利,也促使从业者重新思考专业价值。论坛上,多位业界专家围绕这一话题分享了经验。

  路透社社长保罗·巴斯科伯特认为,人工智能绝非仅仅提升效率的工具,它代表着新闻采集、核实、背景分析和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技术创新始终在重塑媒体形态,但新闻业的核心使命从未改变,我们必须认清技术进步必须服务于新闻核心价值,而非取而代之。”保罗·巴斯科伯特在致辞中表示,AI为新闻传播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真正的创新力量不仅在于效率的提升,更在于拓展新闻工作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建立联系、促进跨文化理解的重要能力。

  法新社社长法布里斯·弗里在致辞中表示,在创新领域,法新社积极投资各种专为社交媒体时代打造的创新呈现形式,以新颖互动方式吸引受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我们既要看到风险,也要把握机遇。”他介绍,目前法新社已研发多款人工智能工具并投入记者团队使用,未来还将推出强化调研核查,优化写作编辑的智能工具。“但机器永远无法代替新闻工作者,深入现场,见证真实,以人性温度讲述人间故事的核心价值,这些始终是我们坚守的新闻使命。”法布里斯·弗里说。

  论坛在尼山讲堂“和合堂”举行,这一地名深植于中华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哲学思想,既彰显了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又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论坛期间,“和合堂”外的通道设置了“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展,从“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潍柴发动机等各类重器模型,到泰山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写毛笔字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山东手造技艺,展陈山东好品美食和饮品,不少嘉宾在中药茶饮、手绘肖像等摊位前排队体验,互相分享奇妙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旅——在一系列的体验与互动中,与会嘉宾感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产业的碰撞与交融。

  “我刚才坐在这儿,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得到怎样的一幅作品,没想到画出来真的和我很‘神似’!”来自巴巴多斯的奎因·圣朱斯特花几分钟体验了现场画家的肖像速写,拿到成品的他马上就和画作拍摄了几张合影。“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中国更多的地方,感受更多的中国文化魅力!”奎因·圣朱斯特说。

  “我们生活的时代,新技术与全球紧张局势深刻重塑人们获取可靠、优质信息的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说,当下,数字平台日益成为新闻资讯的主要载体,煽动性内容、仇恨言论和虚假信息日益泛滥,教科文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建设,让年轻一代能够更安全地使用数字平台。“我们秉持一个坚定信念,让所有人平等获取优质信息,是实现持久和平的重要基石。”(记者 杨帆)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