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作为第二批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积极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实践,以“鄄邑有礼”品牌为引领,打造“美德画鄄”志愿服务项目,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五心五为”志愿服务,擦亮幸福底色
“幸亏有村里的‘关工委’,不然我的成绩不会提上来。”鄄城县引马镇大黄庄村学生葛宋宋说。
葛宋宋说的“村关工委”是大黄庄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简称,由八十多岁的老支书葛广福联合村里四位老党员,为留守儿童开设的志愿服务项目。“2018年‘村关工委’成立后,一下就来了四十多个孩子。我们除了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还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安全防护知识。暑假期间监督孩子,不让他们下水;冬天告诉孩子不能随便玩火。这样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回到家有我们管,填补了孩子们假期没人管的空档。”葛广福介绍。
这是鄄城县开展“悉心为小”志愿服务项目的一幕。2022年以来,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用心“为老”、悉心“为小”、暖心“为困难群体”、耐心“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热心“为社会公共需要”“五心五为”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目前,“孝老大食堂”已举办21场,惠及两千多名老人;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30余期,覆盖一万多名中小学生;“爱心适配”志愿服务项目,为三百多名困难群众送去贴心帮助和爱心服务;“为幸福护航”服务项目已经为200对新人提供了婚前辅导,为682对夫妻提供了离婚前调试辅导;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办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三百余次……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一系列“五心五为”志愿服务活动在鄄城遍地开花,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德银行”引导,群众行善举育新风
“村里‘道德银行’成立以来,环境治理得到1个‘道德币’、慈善捐款得到3个‘道德币’、参加孝老志愿服务活动获得3个‘道德币’……已经获得17个‘道德币’了。”鄄城县凤凰镇酒店张村村民吴随芹笑着说,“家里的厨房有段时间没有清理了,尤其是抽油烟机有很多油污,打算用‘道德币’换一瓶除油污脱脂剂。”
吴随芹说的“道德银行”是鄄城县引导群众行善举、育新风的创新举措。“村里的‘道德银行’在2022年7月4日成立,村民的文明行为可以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币’,储存入‘个人账户’,当‘储户’的‘道德币’达到了一定数值,就可以从村‘信用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或服务。‘道德银行’储蓄的‘道德币’还作为镇、村开展评先评优、好人系列、最美系列等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并把评先评优结果按照‘道德币’加分标准进行加分。”酒店张村党支部书记、“行长”张仰省说,目前已经有90户村民在“道德银行”开户,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中。
“道德银行”不仅让村民的善举得到回报,还培育出保护环境、邻里和睦、孝老敬亲、移风易俗、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五十多岁的张景岭突发脑溢血,住院看病花了不少钱,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显拮据。知道此事的张仰省在村民微信群里呼吁大家帮忙,一个小时就筹集了两千多元送到了张景岭手中,“当时将钱通过微信发给张景岭后,张景岭的家人打电话给我,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的话,并拜托我先给大伙当面道谢。”
如今的酒店张庄村,环境整洁美观、村风积极向上,还形成了包含孝老敬亲、积极向上、和睦邻里、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等方面内容的村训。“之前村里有‘文明公约’‘四德榜’等,但村规民约、四德工程这种‘软约束’难以形成‘磁吸力’,而‘道德银行’将善行‘量化存储’、让美德‘保值增值’,有力引导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有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鄄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李婷说,目前正推动“道德银行”这种模式在全县铺开。
“马扎小课堂”,让文明实践进家入户
一张小方桌,几个小马扎,在鄄城县凤凰镇酒店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刘景霞家中,几名群众围坐在一起,正听着省派第一书记刘传玺“讲课”:“‘三小车辆’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容易乱停乱放、乱闯红灯,经常引发交通事故,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规定,自觉拒绝驾乘‘三小车辆’。”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延伸,是邻里乡亲喜欢聚集的“人气场所”。自2022年5月5日,刘景霞家悬挂“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标牌以来,茶余饭后,邻里乡亲都喜欢到她家院落里坐坐,聊家常、提建议、谈发展,拉着开心的呱儿、道着窝心的事儿。鄄城县依托家庭站顺势就势打造了“马扎小课堂”,通过“马扎小课堂”为群众开展政策宣讲解读,由第一书记、包村干部、致富能手等担任讲师,融合当前重点工作给群众说说知识、讲讲方法。
“自从有了手机、电视,邻里之间的联系就少了。‘马扎小课堂’开展后,大家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吃完饭聚在一起,以前那种串门的感觉又回来了,走得近了、聚得勤了,邻里关系更‘暖’了。”酒店张村妇女主任吴随芹说。通过“马扎小课堂”这种方式,聚邻里、促和谐,让群众都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近日,鄄城县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成立“马扎小课堂”,以回应关切、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把群众想听的和政策需要宣传的结合起来,用土话乡音阐释理论政策,用身边故事解答政策疑问,既宣讲理论又回应需求,让“小马扎”成为上接“天线”下连“民心”的媒介,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大讲堂受众面窄、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以家庭站为平台,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了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乡亲们的情感家园、幸福乐园。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