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济南市:赏新时代非遗,游在街头、甜上心头

  10月17日至21日,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非遗项目走出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走进济南历史街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地,进行非遗表演、作品展示、技能传授、互动体验、文创产品销售、直播等,以街区巡游、街头市集等形式,走近年轻群体。

  作为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拉动文旅消费的一个亮点,济南市策划举办“赶个新国潮”青年非遗创意市集。市集共设置110个展位,通过展销各研培院校师生创作的非遗作品,促进高校之间交流互鉴,提升非遗创意设计水平,展示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

  同时,济南市邀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青年曲艺名家、全国曲艺创作表演团体与本地演出团体在百花洲曲艺书场、南丰戏楼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展示全国非遗曲艺书场试点成果,共同推动曲艺项目保护传承。

  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外广场,济南市还搭设美食展位和广场舞台,开展全国各地非遗美食展销、民间舞蹈演出,营造非遗市集氛围,突出非遗美食“最抚凡人心”的特点,增强博览会“人间烟火气”。

  过去几年,济南市培育10余家非遗曲艺书场,扶持发展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孵化非遗项目近10个,每年开发新产品百余个。当地支持非遗项目向品牌IP发展,打造147个“泉城非遗坊”,推出一批非遗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品牌活动,开发建设30余个非遗主题展馆、8条非遗旅游线路。

  融入生活是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手段,而富有创意性的作品与场景则是非遗融入生活的重要基础。

  以旅游业态为例。去年以来,济南市以推动民俗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盘活非遗资源,打造新的体验场景,让非遗进景区成为常态化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

  比如,济南市打造“泉·美食”“泉·民俗”“泉·民艺”三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公布百花洲、明水古城、济南市文化馆等7处非遗打卡点;举办“曲山艺海”展演、非遗创意设计大赛等品牌活动,提升非遗的可见度、影响力,增强济南旅游的文化内涵。

  新场景带动高人气,济南市通过创新策划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今年国庆假期,济南市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举办“明湖璀璨·盛世东方”国风泉韵游园会;方特东方神画推出古韵小镇迎宾秀、国潮华裳巡游、神画盛世宴等“国风盛典”大型主题活动和绛州乐鼓、变脸吐火、杂技等众多非遗民俗;明水古城举办“如梦清照·青春作伴诗酒季”,推出泉秀、打铁花、非遗鱼灯舞以及易安诗会、梦华天街、国乐雅集等主题游园会。

  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注重挖掘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市场潜力,通过新颖策划、创意营销,让老手艺焕发勃勃生机。

  金秋时节,生产糖酥火烧的济南少得利食品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景象。公司负责人、糖酥火烧非遗技艺传承人李清新介绍,少得利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年营业额达到1000万元,集生产、研发、销售、参观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靠的就是对传统老手艺的坚守。

  2017年,济南市启动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每年评审5个项目纳入项目库,给予连续两年资金扶持。一些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项目均纳入扶持计划,如商河老粗布、孝里米粉、桥氏木作等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得到扶持,成为济南带动乡村振兴的品牌项目。

  今年6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陈楼糖瓜引领非遗赋能杨庄乡村振兴”入选。

  目前,杨庄镇从事糖瓜制作的手艺人有100余人。每年春节前后3个月的时间,7个糖坊不间断加工,能生产糖瓜约70万斤,成品100多万个,产值1000万元,有效激发非遗市场潜力,陈楼糖瓜也实实在在甜进百姓心里。

  此外,济南市结合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发展现状,以“展现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推动传统工艺生产性保护、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为目标,搭建多个领域集约化发展平台,整合个体资源,集中销售、宣传和创意设计,进一步提升整体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着眼于激发非遗项目的市场活力,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发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承办优势,使之成为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引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打造“泉润非遗”品牌,举办济南非遗购物节、视频直播家乡年等十大活动,形成集传承、传播、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体系。打造“泉城非遗娃”品牌,与济南市教育局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构建“一校一项、一校一特色”非遗教育格局。当地还命名一批非遗示范社区和“非遗社区学堂”,推动非遗不断向基层延伸。(记者 苏锐 孙丛丛)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