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塑品牌,菏泽文化火爆出圈

  “2024年最后一天,看了带有独具菏泽魅力的民俗文化节目以及我们年轻人所喜欢的音乐节。让我感觉这个跨年的寒冬并不寒冷。”2024年12月31日晚,来自外地的游客佟女士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地举起手机记录这美好瞬间。

  菏泽市实施文化品牌塑成工程,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挖各类文化资源,全力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立足“牡丹、非遗、红色、黄河、水浒等文旅IP,大力发展汉服、牡丹工笔画、非遗等特色文化产业,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打造一批高辨识度的“城市礼物”,不断擦亮菏泽“一都四乡”城市文化品牌。

  擦亮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名片

  对菏泽而言,牡丹是城市的文化符号,更是宣传菏泽的一张名片。菏泽市积极打造更具亲和力的对外传播文化符号,不断深挖牡丹“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为牡丹“IP”源源不断注入内容支撑。

  2024年11月26日,第二届健康中国牡丹产业院士论坛在深圳举办,让菏泽牡丹成为连接国内外的文化符号。从文化整合到科技研发,菏泽牡丹不断内增“肌肉”,不仅筑牢了城市品牌效应,也擦亮了“中国牡丹之都”的城市名片。

  与此同时,菏泽以牡丹为媒,积极开展“牡丹外宣”,积极推动牡丹文化海外传播。先后举办了世界牡丹大会、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等国际活动,将牡丹之美推向世界,增进中外友谊。

  2024年10月29日,700株菏泽牡丹跨越山海扎根保加利亚,从“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到“玫瑰之国”保加利亚,落户索非亚和普罗夫迪夫。2024年11月4日,牡丹文化海外传播站——罗马尼亚站揭牌仪式以线上视频形式进行,为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友谊桥梁。

  从在美国纽约举行“菏泽牡丹 花开纽约——‘中国牡丹之都’文化作品展”,到牡丹亮相奥廖尔市儿童公园,到巴西举办“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推介活动,以及索非亚孔子学院里牡丹的飘香四溢……菏泽牡丹频频亮相国际舞台,牡丹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园”里散发着独特魅力。

  文创产品成产业发展强引擎

  2024年12月28日,“山东手造·创艺菏泽”精品展暨汉服展示体验周活动在济南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启幕。作为全国最大的原创汉服生产基地,曹县拥有众多汉服企业、网店、从业者,注册品牌数量可观,原创汉服占比超90%,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87.5亿元、线下销售额30亿元,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比超50%,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原创汉服产业集群”和“中国最大的演出服产业集群”。

  不仅如此,菏泽在文创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山东手造”的代表产品,菏泽裘皮熊猫玩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熊猫粉”的关注。

  在菏泽市大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熊猫工厂生产车间,制作一只仿真熊猫大约需要30多道工序。该公司采用3DMax、Maya等技术研发的高仿真熊猫玩偶这一创新文创产品,巧妙地将传统裘皮工艺与国宝熊猫形象相结合,借助电商平台等渠道迅速打开市场,年销量超过30000只,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现如今,牡丹区都司镇依托熊猫工厂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裘皮加工企业11家、个体加工户20余家,从业人员两千余人,年产值1.5亿元,成为该镇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菏泽文创产业的知名度。

  同时,菏泽市不断壮大汉服、工笔画、鲁锦、面塑等一批特色产业,全市规上手造企业营业收入预计增幅超15%,手造产业已成为推动菏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引擎”,让更多人领略到了菏泽文创的独特魅力。

  激活乡村振兴文化力量

  在巨野县永丰街道洪庙村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画师桂怀芳正沉浸在创作世界里。只见她轻盈地舞动手中的画笔,不一会儿,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牡丹在纸上徐徐绽放。与别人不同,每次绘画前,桂怀芳都会穿上汉服,对她来说,绘画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生活方式。

  桂怀芳表示,工笔牡丹画易于入手,农民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基本技法,独立完成作品。一幅长12米、宽0.8米的工笔牡丹画,她一个月可以创作两幅,一幅酬劳近4000元。

  巨野县立足深厚的书画基础优势,将工笔牡丹画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书画人才公益培训,为广大农民打开了一扇通往富裕的大门。在各类培训项目的“滋养”下,巨野县年培训画师5000人以上。

  数据显示,全国10张工笔牡丹画中有8张出自巨野。当地从事工笔牡丹画的人员已超过2万人,年综合产值超2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这一文化产业,不仅让菏泽的牡丹文化焕发出新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记者 蒋鑫 通讯员 潘奕萤)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