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济南市:“志愿红”融入“春节红” 文明新风让“年味”更醇厚

  春节假日,济南百花洲热闹非凡。古街古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游客们穿梭在古街古巷之中,或欣赏传统建筑,或品尝特色小吃,或体验汉服打卡,还能体验民俗活动,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 (记者 张铭 摄)

  当五彩斑斓的都市霓虹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当孩子们的欢笑唤醒春的生机,属于泉城济南的春节盛宴就此拉开帷幕。一抹鲜亮的“志愿红”悄然融入传统节日的“春节红”,为绵延千年的年俗文化注入新时代的文明底色。

  在济南,喜庆热烈与文明祥和交织的美好画面,构成了今年春节的独特风景。全市各地通过精彩纷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不仅让“年味”十足,更让“文化味”愈发浓郁。

  文明实践,让年味浸润万家

  春节期间,济南市“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济南各区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之风在泉城大地激荡,为春节增添别样记忆,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历下区千佛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辖区老年朋友精心筹备了一场别具匠心的“柿柿如意 巳巳吉祥”手工DIY活动,在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的同时,也为辖区居民的迎春生活增添了浓郁的文化韵味与温暖情谊。

  市中区舜耕街道舜和社区邀请辖区居民代表、小朋友们以及外国友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书写中国“年”。居民代表与外国友人一起创作墨香四溢的春联、喜气洋洋的“福”字、红红火火的剪纸,表达美好祝愿,让现场年味儿“拉满”,也让大家在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

  槐荫区张庄路街道香榭丽东区社区开展“迎新接福,写福送春联”活动,为居民增添年味儿、送上祝福。居民们以笔墨为媒,共迎新春佳节,将美好的祝福融入一副副春联之中,传递着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带着满满的福气与好运迈向新的一年。

  在长清区马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展现非遗独特魅力的2025蛇年非遗年货大集热闹开场。现场各种非遗年货琳琅满目,漆扇制作、糖画糖葫芦、手工绒花制作、围炉煮茶、非遗花馍等体验活动深受欢迎。

  近日,“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暨“童趣贺新春墨香暖人心”活动在平阴县锦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热闹举行。活动现场,孩子们围在一起制作各式各样的手工鞭炮挂饰,红火火的鞭炮挂饰不仅绿色环保,还充满了年味。

  在南部山区柳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认同感,营造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星星书屋联合微垦农场·山有色自然美育工作室共同举办了以“寻年·剪春”为主题的公益文化活动。

  志愿热情,365天“不打烊”

  春节假期,人们通常在阖家团聚、走亲访友、游山玩水中度过。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春节是在忙碌奔波于讲解指引、便民服务、不文明行为监督的路上。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他们是一群普通人,却用凡人善举汇聚起爱的光芒。

  “您从这边往前走,前面右转就到了。”“我们志愿服务岗亭里有热水,您可以过去接一杯。”1月28日除夕当天,尽管天气寒冷,济南泉城路却游人如织。在泉城路上的“济南古城保护志愿服务岗”前,一群身着蓝色背心的人格外显眼,他们是济南古城保护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

  “给你奶奶端一杯茶过去吧。”70多岁的志愿服务队队长吴明,一眼就瞧见不远处休息的老人,赶忙招呼前来喝水的年轻人多拿一杯热茶送给老人。人群中,身着志愿者马甲的徐萍声音洪亮,热情地招呼过往游客品尝免费热茶,她把济南人的热情随着热饮一起送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泉城路是济南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是游客来济南必“打卡”的地方。常年在泉城路服务的吴明笑着说:“平均每隔十几分钟就有市民游客前来向志愿者寻求帮助,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景点、美食和洗手间,还有好多人让我们帮忙拍照呢!”她告诉记者,志愿服务队由地地道道的老济南人组成,大部分人已年过花甲。今年已是他们连续第五年在志愿服务中度过除夕夜,每当听到受助者们的“谢谢”时,她就觉得十分值得。

  1月29日大年初一,作为“泉”在济南过大年系列活动之一的明湖市集在大明湖路中段热闹开市,“烟火气”和“文明风”交织,年味满满。来这里游玩的本地市民与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接近中午,人流量增大。记者在这里看到,志愿服务队部分队员为市民游客提供热水、随手帮扶、道路指引等便民服务,用热情和贴心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游客。“只要大家有需求,我们就尽力帮,希望外地游客能真切感受到济南是个好地方。”志愿者张华说。

  “看到了很多穿‘蓝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态度特别好,对景区也很了解,问旅游线路的时候回答得很清楚,整个游玩过程很顺利,玩得很开心。”来自成都的李女士对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连连夸赞。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在这里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引服务,比在家里休息更有意义。”志愿者黄山认为,在多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自己也找到了老济南人的“幸福密码”。“别人问我‘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做志愿者让我感受到了幸福!”

  如今,春节的意义早已超越衣食之足,转向对精神家园的深耕。志愿者们以心换心、以情暖情,让节日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契机,这份“志愿红”,不再是简单的服务符号,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最动人的情感纽带。(记者 郭哲启)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