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

大众日报

研学游持续火爆 □杨国庆 报道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杨国庆 报道  

济宁市文化中心 □郭刚 报道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10年来,济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两创”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勇担文化使命:以示范片区为载体、以全面融入为主线、以重大活动为牵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激活了儒家文化的“源头活水”,释放出文化创新创造蓬勃动力,形成了“一区引领、双轴驱动、五章并举、八个融入”的生动格局,文化“两创”工作迅速起势、全面成势、立标示范,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彰显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

  □高军锋 步瑶

  勇担文化使命

  打造“一区引领”示范标杆

  9月27日上午,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讲堂开幕。中外嘉宾共话文明交融互鉴,共谋应对全球挑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尼山声音”。

  “孔子智慧可以帮助世界减少冲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世界需要一个文明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这有助于推动文明多样性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已经走入第九个年头的世界文明论坛,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

  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到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从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到“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近几年,济宁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之举一个接一个、重磅活动一场接一场。这得益于济宁坚定做好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排头兵”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

  2013年以来,济宁先后出台印发《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把建设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搭建起文化“两创”的“四梁八柱”,树立了“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

  目标既定,济宁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组建起济宁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文化“两创”指挥部和由济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高规格文化“两创”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文化传承发展机构,建立文化“两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1亿元规模的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15年12月设立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2017年12月规划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高标准编制的《尼山文化片区综合发展规划》,重点实施文旅融合、文化“两创”、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四大类24个总投资299.3亿元的项目,聚力突破尼山片区建设,打造中华民族文明标识。

  树立标杆,离不开试点带动。对此,济宁按照“一年试点先行、两年逐步推开、三年提质扩面”的工作思路,制订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一村一亮点,精心打造文化“两创”示范点300个,推出鲁源新村、东仲都村、夫子洞村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一期)、鲁源小镇、济宁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标志性牵动性文化项目。

  融入国家战略

  构建“双轴驱动”立体空间

  为抓住国家文化公园、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济宁着眼儒家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河文化资源富集优势,以大运河文化轴、黄河文化轴为坐标,不断强化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活态传承、活化利用,塑造“轴、园、廊、带”多维度多元化的文化展示空间。先后出台《济宁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政策文件,成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济宁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以黄河文化轴、大运河文化轴为依托的“两公园两廊道”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形成了“一核两带三极四区、八类项目多点联线”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格局。

  “两河”交汇,彰显济宁文物风采、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应有之义。为让文物和遗产“活起来”,济宁一手抓文物保护工程,重点实施鲁国故城、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推进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等21个总投资389亿元的重大文旅项目,6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项目储备库,数量全省第一;一手推进“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品牌建设,高标准打造“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示(济南)中心、泗水龙湾湖手造街区及线上展厅,连续举办8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精心策划“黄河大集”“山东手造·济宁好礼”系列展示展销活动。

  拓宽实践路径

  打响“五章”“八融”济宁样板

  “我们面前的这条红漆长凳叫‘阁老凳’,又称‘冷板凳’。明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因贪污受贿被革职后跑到孔府,请求姻亲衍圣公帮忙向皇上说情。但衍圣公避而不见,严嵩在此等了很久无功而返。这条‘冷板凳’启示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要算好自己的亲情账、责任账、廉洁账,让自己安心,让党放心。”日前,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现场导学孔洪恩在曲阜孔府“阁老凳”处,为来济宁培训的国家体育总局第十一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授课。

  “传统文化现场教学点仿佛连通了古今,用真实历史事件引出先哲的警醒,这种教学形式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谈到政德教育在融入传统文化后形成的心灵冲击,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处处长范英华深有感触。

  而这,只是传统文化融入政德教育、济宁打响“五章”“八融”济宁样板的一个缩影。

  济宁围绕贯彻“两个结合”、做到“四个讲清楚”,努力做好研究阐发、普及教育、传承创新、文旅融合、传播交流“五篇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全方位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教育、干部政德教育、基层社会治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网络建设8个领域,形成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宁经验。

  打响“五章”“八融”济宁样板,首先要做好正本清源的儒学研究和深度阐发。济宁率先从搭建高端研究平台入手,依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与清华、北大等16所顶尖高校共建联合研究生院,面向海内外选聘23名儒学研究高端人才,组建12个儒学研究高端学术团队,初步构建起“一个中心、若干分中心、N个研究基地”的儒学研究体系,持续提升在国际儒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各研究平台持续策划、举办了一系列高端学术活动:从世界儒学大会、中韩国际学术大会、“中华礼乐与东亚文明”高端儒学会议等重大学术会议,到“孔子的世界”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座谈会……通过研究和交流不断碰撞出的文化火花,为高端研究成果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济宁深入实施“两创”研究工程,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项目87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举办由陈来等儒学大家领衔的“四书”解读活动,出版《四书解读》《儒典》《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等系列丛书160余部。推出一批儒学民间故事、论语智慧等精品力作,刊印《儒学精神与中国梦》《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孟子文献集成》等系列丛书。在海外出版发行英、韩、日、德多语种版本《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孔子这样说》《图说孔子》等代表性著作。

  高标准、常态化开展普及教育,有助于培育系列品牌、夯实文明根基。对此,济宁市以“习语润儒乡”基层宣讲品牌建设为统领,实施了“一县一品”工程,成立10个市级层面宣讲团、8支县级层面宣讲队伍、776支镇级层面“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全市组建909支1.28万余人的“习语润儒乡”宣讲队伍,涌现出“习语润儒乡·兖讲乐万家”“习语润儒乡·微湖桨声”等一批基层宣讲品牌。与此同时,持续丰富“儒学讲堂”普及教育品牌,全市特聘乡村儒学高级讲师33人、乡村儒学志愿讲师400余人,建成达标“儒学讲堂”3700余处,广泛开展“百姓儒学节”、善行义举“四德榜”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济宁“儒学讲堂”经验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开展普及教育,为城市和乡村文明赋能,志愿服务是重要抓手。济宁市一直注重强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全市建成“五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156个、文明实践站4158个。成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宣讲队62支,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263个,实施新礼仪改革,推广儒学讲堂、蒲公英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志愿服务模式,组织“五为”志愿服务活动22.1万余场。

  而在全环境立德树人领域,济宁则不断尝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以课程开发为载体、课堂教学为渠道、经典诵读为形式、系列活动为平台、专题研究为引领、师资建设为保障”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育人路径。相关部门编研了《济宁市传统文化进校园》读本,开展了“一校一导师”“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等系列创建活动,培养国学导师3200人,形成“市有讲师团、县有志愿者、校校有导师”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体系,精品课程“孔孟之乡中小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探索”荣获国家一等奖、省特等奖。

  作为全国最有特色的政德教育基地之一,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凭借传统文化优势,成为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现场教学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教学研究基地,并被中组部列入新的干部学院目录。在“三孔”、“两孟”、曾庙、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地打造30多处现场教学点,累计承接中央和国家部委,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等国家级培训机构以及31个省份的各类培训班次1700多期,培训学员10万余人。创作戏曲《双面人生》、情景短剧《灵魂悲歌》等廉政剧目,编印出版《济宁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孔子廉政名言解读》等廉洁文化系列丛书,打响了“儒韵清风·廉洁济宁”品牌。

  “礼之用,和为贵”,在社会治理中,传统文化同样大有可为。对此,济宁深入挖掘“礼之用,和为贵”儒家思想时代价值,在全省率先创新成立济宁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意“5”来听、企业诉求“接诉即办”等群众诉求渠道,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网络,探索形成“和为贵”调解室模式,实行“未诉先办”工作法,4438个村居实现全覆盖,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2022年,济宁市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

  丰厚的文化资源,不仅滋养了一方文明沃土、一城时代新人,更为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素材来源。济宁实施了“济风儒韵”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用好签约制文学艺术家制度,《北京时间》《邹鲁礼乐》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荣获“文华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奖项,《岁月》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落户济宁,推出《尼山之光——文化“两创”的济宁答卷》精品成果。

  聚合优势资源

  高能级开展文旅融合

  “所谓印信,即印证诚信,‘印’是‘信’的物质载体。曲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山东的印学底蕴深厚,在这里举办‘印信’文化展有特别的意义。”今年上半年,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在孔子博物馆举行,谈到举办此次精品展的初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直言,200余件珍贵文物级展品和相关体验活动的背后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本就流淌着的诚信文化。

  办展,不仅是为了呈现文物印章的实体之美,更是在创新诠释文化之美。当印章展找到了“印者,信也”的初心,文旅活动的深层内涵便被挖潜了出来。专程从北京赶到曲阜看展的印信文化爱好者孙传明表示,传统文化要展现出更强的感染力,就离不开追根溯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阐释,这次印信文化展显然是做到了。

  推动全国一流文化名市建设,提升济宁文旅融合能级是重要手段之一。对此,济宁率先提标文化规划布局,出台文化产业实施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组建孔子文旅集团,统筹文化资源优势,高起点、大视野对文化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构建涵盖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文化科技创意创新引领区、水浒文化产业片区、红色文化传承片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提效文旅名城建设,整合“三孔”“两孟”、大运河、微山湖、梁山等优势资源,精心设计研发十大旅游精品主题路线,推出拜圣习儒、运河访古等六大体验性游览活动,打造文化圣地体验游、国学经典研学游等四大精品旅游线路,济宁儒乡慢境文化体验之旅入选文旅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为有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济宁先后承办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等高层次重大文旅活动。编制《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节庆会展、文化创意四大主导产业和发展做大文化艺术、影视动漫、生态康养、文化制造等四大辅助产业的“4+4”产业发展体系。济宁市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全媒体教育服务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今年1—9月份,全市34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突破2674.69万人次,同比增长293.36%;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同比增长497.32%。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济宁不仅高标准建成了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市文化中心,运营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700余场,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全市累计打造16处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建成29家城市书房,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了“百场戏曲进校园”“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活动,持续开展“送万福进万家”“走百村入千户送万照”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济宁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跃至全省第四位。

  推动破壁出圈

  立体化开展传播交流

  推动传统文化和济宁城市形象破壁出圈,离不开巧借前沿传播手段,开展立体化的传播交流。

  济宁市高标准构建了全媒体宣传矩阵,打造济宁新闻客户端、掌上济宁客户端、“更济宁”短视频等多个新媒体传播平台;央视总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等顶级栏目、人民系、光明系、新华系等央级媒体持续关注济宁文化“两创”工作,年均在中央级、省级重点媒体刊发“两创”稿件800余篇(条),2022年全网点击超7亿人次。用好全媒体国际平台,加大与环球网、中国日报社、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社、大众日报等中央、省主流外宣媒体的国际传播项目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孔子故事。与此同时,设立了全国首个“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成功举办山东与北爱尔兰政府青年文化线上交流、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山东分团活动等国际交流活动,制作推出《儒学经典300句》《走向世界》济宁专刊等外宣精品。

  近年来,济宁成功举办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电影微视频创作大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外宣媒体及海外华文媒体济宁行、“走进济宁 对话运河”文化名家主题采风、北京冬奥会尼山圣境直播、“相约孔孟之乡 品味文化济宁”国内外线上联动宣传、“第三只眼看中国·大美中华”国际短视频大赛、“走读山东”外国友人感知体验济宁参访等系列外宣活动,搭建“济宁英文全球传播平台”展示窗口。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高层级融媒体平台投放济宁文旅宣传片。依托新华社、央视频、今日头条、抖音等头部平台,发挥网络大V、网红达人的流量效应,集中推介济宁的好景区、好产品、好线路、好服务,“遇见济宁”话题播放量6.2亿次,《走吧!去济宁》全网点击量1.2亿人次,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全网点击量超10亿次,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全网总点击量突破52亿次,“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十年砥砺、春风浩荡结硕果,征程再启、勇立潮头谱华章。今年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之年、关键之年。济宁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立足文化沃土比较优势,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持续深耕“加速跑”,跑好领先“接力赛”,努力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热门推荐

(C) 山东宣传网 m.sdxc.cn

鲁ICP备19024540号

主管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