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11月10日,第十五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活动在济南举行。本次万松浦文学奖共评出小说、散文、诗歌三个门类五个奖项,鲁敏的中篇小说《无主题拜访》、尹学芸的中篇小说《弃供》、徐则臣的短篇小说《手稿、猴子,或行李箱奇谭》获小说奖;李敬泽的散文《北京雨燕以及行者》获散文奖;欧阳江河的诗歌《鸠摩罗什》获诗歌奖。
万松浦,有英雄气和豪杰气
作家鲁敏说,对于写作者来说,95%以上的时间都是焦虑的、困苦的,只有5%左右的时间,被看到,被照耀,被赞美,被鼓励,这5%的时间非常美妙、珍贵和重要。“我写小说有26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很多,也会得到很多馈赠,能感受到时间的重量。《无主题拜访》是源自生活普遍境遇,是带着我的失去和重量写作的一部作品,这是对生命甘苦之味的伤感窥探。”
鲁敏称,大家好像觉得文学很寂寞,但还是不断有文学杂志创刊。《万松浦》杂志创刊后不断地推出新人新作,让人非常感动。“有人写,有人编,有人读,我们还愿意通过这个默默的、漫长的顽强战线,用这种非物质的方式去感受生命,去通向我们富足的内心,也通往更广阔的外部世界。”
作家尹学芸说:“人的一生都在攫取和放弃,只有在回望的时候才能看清得失。生命进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弃供》的主人公韩小伡自忖离开悟远,但离《心经》近。世间的道理,不怕懂与不懂,怕的是自以为是。否则,就不会生出众多的故事了。”
在领取奖项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谈到了“小说越来越难写”的问题。他说,经典、正确、完美、无懈可击的小说写作“标本”,逐渐成了让他厌倦的“立”,他想“破”。“写了几年,旁逸斜出、一失足、不正经或可勉力为之,大逆不道、开天辟地、前所未有则遥不可及,也正因其不可及,才让我清楚要追赶的方向,也才能更好地激起我奋力向前的勇气,《手稿、猴子,或行李箱奇谭》即这漫漫长途中的收成之一。”徐则臣说。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从山东的孔子、孟子、孙子、李清照、辛弃疾、颜真卿、王羲之等名人说起,致敬包含了深厚久远的中国文化精髓的山东,并以四种诗学中的“降临”来表达自己的谢意。他的获奖作品《鸠摩罗什》并非一首抒情的、美文性质的、通俗流行风的诗作,而是属于另一种诗学取向、另一种写作抱负的复杂的“绝对文本”意义上的诗歌写本。“中文或许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具直达力但又百转千回的诗性语言。拓展中文的广度、深度、复杂度,以及它的当代性,是每一个诗人必须认领的任务。”
“齐鲁大地是中国诗书礼乐的源头,是中国文章的源头。我的最根本的写作上的导师、文学的老师是孔子。孔子对我写文章的教诲,我永远都记得,那就是‘辞达而已矣’。”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感谢万松浦文学奖,万松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山海之间、松涛汹涌,风云激荡,充满英雄气和豪杰气。在此可以领略古人诗学中讲求的‘气’。向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受益终身的孔子、左丘明的教诲致敬,使自己努力追求‘辞达而已矣’的写作境界。”
获奖作品深入时代肌理,洞察幽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认为,这次万松浦文学奖必将与《万松浦》杂志充分生成叠加效应,互为映照,扩大“万松浦”的品牌影响。
他称,本次获奖的五部作品,体现出了纵深而又开阔的视野,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注,也有对时代症候的敏锐洞察,既有思想的无边发散,又有对文体的锐意创新。“五位作家的作品无论在触及时代、感怀当下,还是在探究传统、思考文化等方面,无论是剖析世道人心,还是玄思生命存在,都显示了一往无前的精细和锐利,显示了在文体创造与风格标立上的睿智与自觉。他们有力地告诉我们,文学在我们的时代并未式微和沉沦,他们仍在不倦地探索中奋力前行。”
“散文《北京雨燕以及行者》以独特的比喻、深刻的思考和俊茂的才情,呼唤理想作家和自由的文学精神。长诗《鸠摩罗什》锻制出了独特的语词形态,是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典范之作。五部作品极好地彰显了写作者面向历史、面向世界的开阔写作视野和对文学深度的不懈追求,是当下文坛的重要收获。”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马兵称,此次获奖的五部作品中三部小说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深入时代肌理,切中世相筋脉,洞察平凡面孔下的幽微,揭开构筑个体心灵的秘密,充分彰显了叙事的技艺与智性,为构建相表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叙事提供了优秀的样本。
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告诉记者,进入手机阅读之后,文学的阅读遇到了空前的困境,《万松浦》杂志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状态下创刊并走到了今天,它成为全国乃至整个华语阅读界最受欢迎的杂志之一,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很向往的杂志,这非常值得欣慰。“《万松浦》杂志的办刊宗旨有三个关键词,就是雅正、纯粹、现代,它对文学的要求,是既雅正又先锋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字时代将雅文学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万松浦文学奖举办到了第十五届,从没有降低水准,一定会越办越好,办成全国乃至于整个华语文学界最好的奖项之一。”(记者 师文静)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