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春节假期,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朱庄社区党委书记朱乃成步履匆匆。他不仅要走亲访友,还要给打算在朱家庄安家的“新村民”挑选“老房子”。“现在还有几套空着,等你来村里看看,相中哪套挑哪套。”朱乃成匆匆挂断“看房”电话,领着记者进了村。
“这一栋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邦海的工作室,这一栋是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张源源的工作室,前面那栋是邵红焺工作室。现在用起来的有20套房子,‘新房主’都是大师。”朱家庄的老村并不算大,一路走,朱乃成一路介绍。
一条猪龙河,见证了朱家庄的变迁。河西,村民们搬进了干净整洁的小高层楼房,在“新朱家庄”过上了更便捷的社区生活;河东,老朱家庄“风采依旧”,看似普通的老房子却别有洞天——从2016年首批7位艺术大师“安家”朱家庄以来,越来越多的美术界、陶艺界大师在这里设立工作室,8年间已经集聚了17位。
2015年前后,朱家庄村民陆续搬进新社区,村里有了几十套闲置的老房子。“房子一旦没人住,放不了多久就坏了。”朱乃成说,对节约了一辈子的村里人来说,这种“浪费”是接受不了的。
有人气,才能有商机。老房子怎样才能用起来?朱乃成想起去江苏宜兴考察时,那儿的紫砂壶产业做得特别好:“陶瓷可是淄博的名片,我们为啥不可以学学?”于是,就在村里人纷纷进城打工的时候,朱乃成琢磨起怎么引艺术大师们逆向而行,下乡打造文化产业。
通过朋友托朋友,朱乃成好不容易把陶瓷圈内的几位艺术家聚在一起。“你们来朱家庄安心创作,我们搞好服务,行不行?”朱乃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说出这话,朱乃成心里也没底——毕竟,朱家庄位置偏僻,也没有文化产业基础,除了一腔诚心,其他的诱人条件实在开不出来。
张源源,2016年朱家庄“引进”的第一批艺术家之一。在他看来,一拍即合是顺理成章的事。
彼时,张源源的工作室设在一个文化创意园里,交通便捷,人来人往。“喧嚣对创作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同张源源相似,不少艺术家也在寻找一处安静的创作之地。
在朱家庄,张源源很快找到了理想中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上午喝茶作画,下午拉坯捏陶。于田园中汲取营养,张源源的创作灵感更丰沛了,“我去年申请了18个外观专利,1个实用新型,1个发明专利。”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闻讯而来,朱家庄的艺术版图也从陶瓷工艺品的设计、烧制,拓展至刻瓷、瓷板画、手指画、油画、书法、骨刻文等多个艺术领域。“去年底,一名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决定在这里设立工作室,这样我们就集齐‘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了。今年,我们再整理一下老房子,再引进七八位大师应该没问题!”朱乃成计划打造的“年轻艺术家创意产业园”的模样逐渐清晰起来。
8年时间过去,零星的大师工作室逐步为村里延伸出了研学等产业链,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要说艺术气息,十里八乡数我们村最浓。现在很多人慕名而来,文创很有做头。”朱乃成已经计划好了,今年要引导村民们广泛参与到陶瓷文创中来,甭管年纪大小,都吃吃“文创饭”,以文化促文旅,以文旅促发展,真正打造出一个“陶艺村”。(记者 陈晓婉)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