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长篇报告文学《大河涅槃》研讨会举行

  2月15日,长篇报告文学《大河涅槃》研讨会在德州市齐河县举行。

  会议由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德州市作家协会学术指导,齐河县委宣传部、齐河县文联主办,齐河县作家协会承办。著名作家、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培训委员会总监逄春阶和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齐河县政协副主席、县文联主席赵方新先后致辞。与会专家、学者、作家依次发言研讨。齐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党组书记孙茂同主持会议。

  《大河涅槃》是山东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质量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山东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德州市委宣传部十四五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作品以细腻入微而又磅礴大气的笔触,通过技术与文学的精妙融合,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的波澜壮阔之路。作品开篇追溯人民治黄的起点,沿着历史的脉络,将王化云、钱正英、李国英、李殿魁、戴令德等一系列治黄人物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他们或高瞻远瞩、擘画蓝图,或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用智慧与汗水为黄河的安澜保驾护航。其间,抗击洪峰的惊心动魄、调水调沙的精准施策、治理断流的艰辛探索、稳固河口的坚毅坚守等重大事件一一铺陈,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宏伟历史长卷,深入展现了党和国家推进黄河治理的坚定决心与辉煌成就,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黄河治理背后凝聚的磅礴力量。

  《大河涅槃》由作家李恒昌策划和组织,李恒昌、孙建民、张海梅等作家分工协作、精心创作完成,是团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黄河文化基因的承载者,引领读者触摸黄河与华夏大地共生共荣的深厚底蕴,聆听新时代黄河奔涌向前的奋进足音。

  研讨会众多嘉宾齐聚一堂,讨论热烈。逄春阶对于《大河涅槃》这部作品,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有其“三好”。一是选题好,选题精准独到,紧扣时代脉搏,聚焦黄河治理这一重大主题,展现了从人民治黄开篇的波澜壮阔历程,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强烈的现实关怀;二是主题好,立意高远深刻,站在生态文明、人民福祉等时代高度,审视黄河治理带来的生态、社会等多元变革,为同类题材创作树立标杆;三是结构好,结构新颖精巧,以诗贯穿全文,打破传统纪实文学的叙事模式,增添了灵动的文学韵味,避免了流水账式的刻板记录,使作品在一众报告文学中脱颖而出。同时,作品对关键人物与事件的刻画细腻入微,点面结合,既有王化云等治黄领导者的高瞻远瞩,又有基层黄河儿女默默奉献的感人瞬间,生动展现了黄河治理宏大历史画卷中的鲜活细节,全方位呈现了黄河治理的艰辛与辉煌。他的致辞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众人对这部作品深入探讨的大门。

  赵方新表示,希望齐河作家以此为契机,聚焦本地重大主题,如齐河制造、吨半粮创建、文旅融合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多彰显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持续开展作家驻村、文学赶大集等惠民活动,让文艺扎根沃土;推动文化IP开发,打造黄河文化走廊,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助力齐河文艺事业如黄河奔腾,一往无前。

  研讨环节,专家学者对《大河涅槃》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黄河主题佳作。部分学者、专家、作家建议,今后可适时设立“大河文学奖”,策划出版“黄河文学大系”,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细节,加强对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如黄河沿岸的龙王庙信仰、治水英雄传说等,让黄河文化更加立体丰满,增强作品文化底蕴;期望作品未来再版时,能配备详细黄河流域地图,方便读者对照阅读,直观了解文中提及的地理方位、水利工程布局等信息,提升阅读体验。

  该书作者之一张海梅回顾了《大河涅槃》的创作历程,创作团队为确保作品真实可靠,查阅海量历史资料,深入黄河河务局、沿岸村庄实地调研,足迹遍布黄河两岸。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本土,挖掘更多黄河故事,传承地域文化,让黄河精神熠熠生辉。

  本书主创李恒昌表示,将积极推动现有创作成果的转化,包括作品翻译、影视改编、有声传播等工作,同时持续深耕黄河题材创作,计划推出《大河人物》《大河长歌》等“大河系列”作品,深化黄河文化的挖掘与呈现,为黄河文化传承发展添砖加瓦,让新时代黄河故事传颂四方。(记者 田可新)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