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10月20日至22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的专家教授,对位于沂蒙山腹地的东安古城及周边遗迹进行了现场考察,听取了相关单位的汇报,经充分讨论,专家组形成一致意见,确认位于沂源县东里镇的东安古城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3000多年城建史的重要遗址。
东安古城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器,包括带有兽面纹的铜铙、弓形器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洪彬看到这些器物,第一感觉就是“这些青铜器,和殷墟中的青铜器一样一样的”,这不禁又让他想起武王伐纣时期商朝主力军队的去向问题。
这是笔者第二次遇到岳洪彬研究员。去年3月,岳洪彬第一次来淄博考察一处春秋古墓,他就提出山东青铜器和殷商青铜器的相似问题。岳洪彬是河南新密人,后在山东大学读书,他现在的研究方向是夏商周考古、商周青铜器研究,主要从事安阳殷墟的发掘和整理,对商朝的历史演变十分熟悉,生活经历让他对鲁豫两地的青铜器有特殊的敏感性。
岳洪彬脑海里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商纣灭亡时,派出征伐东夷的商朝主力军队去哪了?他曾到山东的临沂市博物馆和青州苏埠屯商代墓地等地看过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感到其和殷墟青铜器十分相似,这次到沂源东安古城看过青铜器之后,再一次有了这种感觉,长期萦绕在他心头的疑问似乎逐渐有了答案。
纣王是殷商的亡国之君,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1046年。在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里,纣王曾是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纣王的暴君形象,大体是西周以后的人们所定义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武王伐纣”的正当性。商朝有600多年历史,种种情况表明,商朝灭亡是自身内部和外部各种复杂因素共同导致的,商纣王丧失天下的直接原因,似乎并不是“暴虐”,也不是因为妲己,《左传·昭公十一年》中对此说得很明白:“纣克东夷而殒其身。”
殷纣王在位的时候,殷商王朝实际上面临着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在西方,经过太王、王季、文王等先君的持续努力,西周已经崛起;在东方,东夷诸国则趁着商朝国势衰微的契机积极向中原挺进。究竟应该优先解决西周,还是解决东夷呢?殷纣王最终的选择是后者,把东夷选定为首要的打击对象。殷纣王在山西太行山区的黎(今山西长治西南)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威慑西周之后,便迅速将商军主力东调,而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殷商的亡国。
岳洪彬认为,牧野之战的时候,商朝军队主力正在征伐东夷,来不及回防,殷都周边空虚,当时纣王拼凑了奴隶和战俘迎战周人,这些奴隶和战俘是不可靠的,临阵倒戈,于是周人一天时间就灭了商。
武王灭商,标志性事件为牧野之战,这一天的日干支为二月甲子,后被考证为公元前1046年。但对《史记》中“甲子日一天灭商”的记载,史学界曾有怀疑。后来,出土了一件刻着铭文的青铜器利簋,才平息了争议。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器者名“利”,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此器。利簋铭文中所记载的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星当空,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甲骨文和金文反映,有纣王帝辛东征夷方的史实。例如“十五祀王来征夷方”“伐夷方无敄”(一说即属于十祀征夷方)等,而以“帝辛十祀征夷方”为著名。商丘被认为是商朝的起源地,这一观点在历史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 2018年5月11日,商丘日报曾发表文章《商文明,永城汉兴之地的文化源头》提到商军主力失踪的问题:“约公元前1045年,武王攻破都城朝歌,攸侯喜统帅的十万大军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等十五万人及涕竹舟、涕竹笋等,突然全部失踪,下落不明。”
岳洪彬认为,像沂源东安古城和青州苏埠屯,都有可能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重要据点。1965年,潍坊青州市苏埠屯村出土一件商代亚丑钺,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山东博物馆,它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肩宽23.3厘米,人称“人面铜钺”。青州苏埠屯一号商代大墓,是迄今为止除商都殷墟之外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墓,殉人及牺牲的数量最多,墓椁为“亚字型”,大墓的形制、规模、随葬品都可以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侯家庄的西北冈殷王陵相媲美,专家推测,墓主人很可能是地位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人物。
殷商灭亡的时候,正在征伐东夷的商军主力,因为国都朝歌被周人攻陷而突然失去了后路,成为一群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最有可能的去处,就是商王朝在东方的这些重要据点。岳洪彬认为,商王朝当时主力部队在东夷的证据,就是今天散落在山东各地的青铜器。古人打仗需要青铜器,不仅炊具、餐具是青铜器,古人“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中的“金”指的就是铜铙,所以在《周礼、地官、鼓人》中有“以金止鼓”,沂源东安古城中出土的商代铜铙成为商军曾到过此处的明证。
这个判断,也和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李学勤的判断相契合。李学勤认为,纣王出征东夷,就是今天的山东方向。李学勤结合青铜器铭文,考证出征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巧合的是,沂源东安古城正处在这个路线的“新泰—青州”段。此外,他认为出征是在夷方侵犯商的迹象显现后着手发动的,亦即带有防御性。
去年因《翦商》一书而出名的青年历史学者李硕说:“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支撑整个商王朝统治的活人祭祀与对外征伐,激发了周边部族的反抗。”
周灭商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岳洪彬认为,商王朝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绝非某一种或几种原因就可以造成其迅速灭国,而是由多种直接或间接的原因造成的。从《史记》记载来看,周取代商,起码经过季历和文王、武王三代积累。商朝灭亡与以商纣王为代表的上层贵族残暴无道、四处征伐等都有关系;就直接灭亡商朝的牧野之战而言,周人也是长期积势后,抓住了王都空虚的有利时机,从而一举灭商。
东安古城环山环水,地处要道而便于防御的地形地势,都说明这座城池有比较强的军事属性。本次论证会,岳洪彬在东安古城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商末周初的觚的底座,说明这座古城的城建史可以上溯商代,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城建史的重要遗址,专家一致认为东安古城“为研究殷商经略东方和商周更替等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意味着这座古城有可能藏着商纣时期“消失的大军”的密码。(记者 周学泽)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