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化润万家 佳节年味足

  □郝鑫城 报道  今年春节假期,不少人选择走进博物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月16日,一位游客在山东博物馆投影屏幕前欣赏传统服饰图案。

  年俗、艺术在指尖流淌,数字文化服务需求量激增——

  有年味的“文化云餐”挺丰富

  □ 本报记者 张 鹏 薄克国

  石如宽 刘 磊

  本报通讯员 杨惠麟 史海莹

  这个春节,“云演出”、“线上年俗”、民宿体验等过年方式备受人们青睐,为节日增添了别样色彩。

  当传统佳节搭上社会发展的快车,过年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如今的春节,不只是聚在一起热热闹闹、买上众多的年货才有年味,而是相隔再远也能“见屏如面”,独处异地也能体味家乡年俗。各地公共文化场所相继开展线上服务,云剧场、民俗直播、云书场、线上学艺等“数字套餐”,让年味更广地传开来。

  正月初四,青州古城的匠人们少有关门者,这是他们展示技艺的绝好时机。阜财门古街杨光铝艺店,一条条铝丝在杨光的巧手下弯曲环绕,银光飞舞中编织成惟妙惟肖的铝艺凤凰。店员将师傅的制作全程拍摄下来,剪辑成短视频放到网上,让线上观众也能欣赏。

  青州铝艺是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春节在青州古城都会有展演。今年,为丰富节日期间的群众文旅生活,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青州准备了“非遗迎新春 致敬手艺人”短视频线上展示活动。

  古城人少了,欣赏老技艺的人却不少。“我们围绕‘采年货’‘赶大集’等主题,由青州能工巧匠、手艺达人等介绍各自的手工艺品、特色文创产品等,并组织花毽、花边大套、八角鼓等数十种传统手工艺项目开展展示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彰显年俗特色,传承优秀民间文化。”青州市旅游发展和景区管理委员会市场开发部部长范鹏说。

  如果你是胶东人,同样有精彩的“文化云餐”等你品。轻触手机屏,切换到“青岛群星云书场”,“彩云朵朵·贺新春”系列线上文化活动的青岛市群文工作者之一的刘宗琦身着长袍马褂,现身即墨古城。他手拿快板,说相声,套评书,边走边讲,细说春节的民风民俗。2月11日,青岛市文化馆录制出“我们的节日·春节——‘大奇说民俗’之话说春节”节目,投放到网上,虽然时长只有5分钟,却前后花了5天时间。“这个节目历经写稿、审稿、联系场地拍摄、后期剪辑制作等环节,可谓‘线上五分钟,线下五天功’。但想到能为市民送上欢乐,依然感觉很值得。”刘宗琦说。

  不再频繁忙碌演出,文艺工作者们也没闲着。他们静下心来,创作出一批主题鲜明、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文化作品。

  “群众公益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包括声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就像一朵朵彩云。”青岛市文化馆馆长陆玲介绍说,春节期间,市文化馆和10个区(市)文化馆的同仁们,根据各自区域特点和市民爱好,将“朵朵彩云”通过网络分享给每一位市民,把优质公共服务和文化资源配送到基层。

  陆玲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线下演出虽然按下“暂停键”,但是“居家抗‘疫’”的群众对文化需求呈现几何式增长,这也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推进、提升、提速、提质的良好机遇,“消费者对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量在增大,服务质量要求在提高,不仅要求好看,还要参与、互动。”

  “妈,您看看淄博的年味如何?我在这边好着呢,放心吧!”2月11日正值除夕,晚上11点半,在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叮咚小院民宿内,潘英正拿着手机与家人视频通话。她走出屋子,让家人看了一圈红红火火的喜庆景致。

  大学毕业后,潘英从贵州黔西老家来到淄博工作。在今年“就地过年”的防疫号召下,潘英早早预定好了淄博当地的一家民宿。

  大年三十的民宿小院,从上午11点就开始热闹起来。民宿还为顾客准备了软枣、柿饼、香椿芽等土特产作为礼物,并布置了灯笼等烘托节日气氛的小物件。“除夕晚上,前来体验的房客不少,我们互道平安,一起贴春联、包水饺、放烟花、看晚会,大家其乐融融,院子里充满欢声笑语。”潘英说,虽然无法回家过年,不过留在山东的这个春节很值得纪念。

  最“牛”电影春节档诞生了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大年初一,票房17.28亿元,创下我国影史单日票房、观影人次新纪录,并刷新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同时将2019年2月5日(猪年大年初一)保持的原纪录14.58亿元大幅提升了18.5%。

  大年初二,票房13.6亿元;大年初三,票房14.6亿元;大年初四,票房11.8亿元,内地影史首次实现票房连续4天破10亿元。从当日排片情况看,初五破10亿基本确定。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没有春节档。2019年的春节档,7天票房59.05亿元,在当时创下纪录。两年前的纪录,被今年的春节档仅用5天多的时间超过。初一到初四,共出票房57.28亿元。到2月16日(大年初五)17时,春节档电影票房达到了66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影史新纪录。

  缺席一年后回归的春节档,在《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7部新片的加持下势头高昂。山东新世纪电影院线济南泉城路店经理李言鲁认为,好影片催生好票房、“就地过年”等,是成就最强春节档的主要因素。

  “对本影城来说,在疫情防控要求75%限座的情况下,大年初一的电影票早早就预售一空。”李言鲁说,新世纪泉城路店初一排映场次80余场,观影人次4500余人,一票难求。

  今年春节档的影片中,《唐探3》前三天都是单日票房冠军。其中,大年初一,《唐探3》劲收票房10.40亿元,将《复仇者联盟4》保持的内地市场首日票房纪录7.28亿元提升了43.0%,成为影史首部单日破10亿元的影片,打破了单一市场单片单日票房的全球纪录。

  在单日票房实现三连冠后,大年初四,《唐探3》被《你好,李焕英》以单日5.38亿元反超。继《捉妖记2》和《唐探3》后,贾玲自导自演的《你好,李焕英》成为国产影史第三部单日票房破5亿元的电影。截至16日17时,该片票房已突破20亿元。

  因疫情防控要求,加之影片时长普遍较长,今年春节档全国排映场次较2019年同期每天要少约5万场以上。尽管如此,票房依然屡创新高,这主要得益于更高的上座率。

  2021年春节档的火爆,为全年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16日10时前后,今年内地票房达到了100亿元,其中春节档贡献了超过60亿元。“今年主旋律影片将成为市场主流,同时类型片的势头依旧强劲,科幻片、喜剧片、动画片、悬疑片、体育片都将在今年迎来值得期待的作品。”李言鲁说。

  文化旅游地标绽放“新年味”

  □ 本报记者 孟 一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陈曙光

  “孔府遗风皆博爱,曲阜有情尽文明。上联讲孔子以仁爱之心传家,下联说‘小家有情大家安’,千百年来流传的孔氏家风浸润,处处干干净净、人人彬彬有礼。对联内容看上去浅显易懂,却把‘家’‘国’间的联系讲了个透彻,很符合新年的气氛。”春节期间,全国文明家庭、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绍一家三代早早地来到了孔府,他们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为孔府重光门张贴楹联和门神,并为往来游客讲述他们的家风故事。

  贴春联、请门神,是孔府年俗里的“重头戏”,每年会由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悉心完成,今年有了新变化。

  “清朝中期,我的高祖孔宪珍亲拟家训,写入楹联、传留至今,主要突出忠厚、勤俭、读书等。新形势下,我也拟定了我们小家的家训,提醒家人要传续文化香火、涵养时代正气······”在重光门前,孔令绍饶有兴致地讲述着自家的故事,驻足的游客不仅听得入心,还不停拿出手机拍摄记录。

  在现场,来自济南的游客王林超颇有感触:“原来觉得贴春联只是为来年讨好彩头,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的深意。听了三代人的对话,想把孔府所有的楹联仔细看上一遍。”

  作为全省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景区,春节期间“三孔”不仅实现了手机端的“数字云游”,还积极寻求具有互动性的网络活动策划。景区与抖音联合面向全球华人推出“激活你的年味记忆”孔府红联网络征集活动,投稿者络绎不绝,在网上掀起一股“写对子”的热潮。网友“大果子”说,为了写一副对仗工整又充满潮感的对联,翻了两遍《论语》一遍《大学》。

  2月14日,大年初三,记者来到尼山圣境景区,游客们戴着口罩,经体温测量和健康码查验后秩序井然地进入景区,女士和孩子们换上景区准备好的汉服,打起油纸伞“穿越”回那个儒风雅韵的年代。景区推出的搭起弓来学射礼、挽起裤腿习蹴鞠,以及大学堂内安安静静地抄《论语》和红红火火的灯谜会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实实在在地动了起来。

  而在与尼山圣境、孔子研究院并称为“新三孔”的孔子博物馆,春节期间也有丰富的社教体验。2月14日,孔子博物馆的一群小游客正在体验中心围桌而坐,导学老师一方面结合孩子们刚参观过的铜匜文物讲历史,另一方面与当下的疫情防控联系起来,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教育课。

  记者采访发现,曲阜春节文化旅游以周边游客为主,各景区做好了防控准备。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韩凤举介绍,他们督促文旅经营单位加强了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并做好了经营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人流控制等工作,景区游客接待量均未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原文链接:文化润万家 佳节年味足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