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孙膑,战国中期的军事思想家。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兵器制造和战争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孙膑所设计的攻城器械包括飞梭、投石车、云梯等,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孙膑所创造的“三驷之法”开军事运筹学之先河,“围魏救赵”和“减灶诱敌”的战法至今仍被视为克敌制胜的范例。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分析,孙膑生卒年约为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
与庞涓的恩怨纠葛
孙膑早年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宋代有人认为两人求学于鬼谷子。鬼谷子属于纵横家,主要从事游说,为实现这一目的,纵横家重视心理揣摩,重视变诈。而孙膑属于兵家,没有太多联系。
庞涓后来出仕于魏国,做魏惠王的将军。庞涓将孙膑招揽到魏国,又害怕孙膑因为才能高于自己而更受重用,于是陷害孙膑,有的说是断其两足并黥其面,有的说是挖去其膝盖骨,总之是使其不能出头露面。
孙膑受庞涓迫害后,寻找机会随齐国使者逃到了齐国,成为了齐国将军田忌的门客。孙膑因为指导“田忌赛马”,受到齐威王的重视,因而被任用为军师。军师并非正式的官职,后来齐国发兵救赵时,齐威王欲拜孙膑为将,也被孙膑以“刑余之人不可”推辞,因此,孙膑担任的军师更多是一个参谋性质的职位。
公元前354年,魏国命庞涓攻打赵国,赵国求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孙膑否决了田忌直扑邯郸的计划,转而率军深入魏国腹地,强迫庞涓回救,最终伏击庞涓于桂陵。《孙膑兵法·擒庞涓》记载了桂陵之战的详细过程,是关于桂陵之战的重要史料。
公元前341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派田忌、孙膑领军救援韩国。孙膑故技重施,再次进入魏国腹地,并在魏军回返后,转而撤退并留下齐军逃亡的假象。魏军主将庞涓被迷惑,轻军冒进,被齐军埋伏射死在马陵。马陵之战意义重大,桂陵之战后魏国尚有战国小霸的国力,马陵之战后魏国彻底没落,战国进入中期的齐秦东西对立阶段。
孙膑一生主要活动于魏、齐、楚三国,其中最重要的舞台无疑是齐国。他参与的最重要两场战争都在齐国一方、指挥齐国军队,其兵法也主要完成于齐国,所以后世研究者将孙膑归入“齐兵家”。
孙膑有没有著作传世,在很长时间里存在争议。
《汉书·艺文志》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的记载,由此可见,汉魏时期市面上还能看到《孙膑兵法》。但是到了《隋书·经籍志》及以后历代公私书目中,则再未著录《孙膑兵法》。据此推断,到唐代时,《孙膑兵法》已经失传,唯其作者“孙膑”之名流传。
到了宋代,随着《孙膑兵法》的亡佚以及疑古之风的兴起,关于孙膑本人存不存在都产生了争议。宋代的梅尧臣、叶适、陈振孙等都有过异议。甚至到了20世纪,任继愈在《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孙子兵法》“导源于孙武,完成于孙膑”,实际上是否定了《孙膑兵法》的存在,而将孙膑的著述并入到《孙子兵法》中去了。钱穆在《先秦诸子考辨·孙武辨》中则认为:“则《孙子》十三篇,洵非春秋时书。其人则自齐之孙膑而误。”这实际上是将孙武与孙膑混为一谈,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混为一谈。
《孙膑兵法》重见天日
这一存续千年的学术公案,在1972年才得到彻底解决。
蒙山沂水环抱的临沂故城南1公里处,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小山,名为金雀山、银雀山。1972年4月,银雀山上正修建卫生局办公楼,没想到建设部门在施工中发现了山岗下沉睡的两座相距只有半米的汉墓。
因年代久远,两座墓的墓室上部残损并有积水,但椁室完整。一号墓椁室东侧置棺,西侧为边箱,安放随葬器物。二号墓正好相反,西侧置棺,东侧为边箱。两墓棺内各有尸骨一具,已腐朽松散,不能确定性别,但尚能辨别出为仰身直肢。
考古人员在墓葬的东北角发现了一堆竹片条。考古人员用毛笔蘸着水,轻轻洗净淤泥,竹片上显露出的竟是隶书文字。一批古代竹简重见天日。
银雀山汉墓被鉴定为西汉前期的墓葬,出土的简书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典籍,对于中国军事史、古文字学、古简册制度的研究,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其中,《孙子兵法》与失传千余年的《孙膑兵法》同时同墓出土,使自唐宋以来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论争得以彻底解决,轰动了海内外。银雀山汉墓因此先后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为纪念这一重大考古发现,1989年10月,遗址处建成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并对外开放。2021年9月,改造提升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新馆开放。新馆建筑总面积2万平方米,包括主展馆、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等建筑。馆内共有“雀鸣天下”“武经冠冕”“兵家遗珍”“汗青墨书”“制胜之道”“鉴物知史”“回望银雀”7个展厅,全面展示了银雀山汉墓遗址与考古成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兵书、简牍文化、中华传统兵学文化以及馆藏精品文物等。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馆长彭梅表示,近年来该馆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教育活动。“银雀山简书探兵学”打造高端研学活动品牌,为社会各界提供深入、专业的研学游服务;“兵学课堂”打通“幼儿到专家”全知识层面,将兵学文化与学校教育、军事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让活动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推动“兵学讲座”从线下到线上多手段全民科普,以银雀山汉墓竹简兵书为主要内容,以临沂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载体,举办线上“兵学课堂”、博物馆之夜直播活动等,累计参与人数达百余万人次。
孙膑故里在鄄城
今年6月底,“孙膑故里杯”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在菏泽鄄城县举办。本次书画展紧紧围绕“孙膑文化”主题,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孙膑文化开展创作,反映出新时代下孙膑精神的璀璨光辉,让更多的群体了解孙膑故事、孙膑文化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为传统民间文学做出积极贡献。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膑生于“阿鄄之间”,大致在今鲁西南一带,相传鄄城正是孙膑故里。至今,当地流传着《不幸的童年》《放牛遇孟子》《巧结良缘》《施银借银》《改联救书生》《古道神沟》《解甲归田》《孙膑煮酒论五霸》《冷家庄探亲》《畅饮亘古泉》等孙膑传说,这些传说如今已被纳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鄄城一带,春秋时期是卫国的鄄邑,西汉初置县。鄄城县境内既有历史人文景观,如尧帝陵、舜耕历山遗址、孙膑墓等,又有红色景观,如鄄南战役遗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等,还有鲁锦、砖塑、斗鸡斗羊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孙膑故里位于鄄城县东北20公里处的红船镇孙老家村,全村大多数人都姓孙,村内至今立有孙氏祠堂。孙氏祠堂始建于明代,经过多次修复,现存正房三间,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正房为典型的鲁西南民间家祠建筑风格,青砖砌墙,灰瓦覆顶,抬梁式房架结构,硬山顶砖塑砲脊。家祠内悬挂有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孙膑图和孙膑牌位。该文物遗存对孙膑研宄及家祠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为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祠堂大殿前立有一家祠碑,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有孙氏家脉。祠堂正中供奉着孙膑牌位,上书“齐国军师晋封左丞始祖孙公讳膑字伯灵暨苏夫人之神位”。据《孙氏家祠序》记载:“阀阅巨族,指不胜屈,吾孙氏者,世代名裔,本地处于灘水之右,为孙氏居住点,故名孙老家。”因此,孙老家村的孙氏族人都称孙膑为始祖,孙氏族谱中对孙膑有较为详细的叙述。
在鄄城,还有座孙膑墓。相传孙膑晚年归隐,死后葬于今孙花园村村北。后来,因为黄河多次决口,孙膑墓被泥沙游埋地下越来越深。1990年,孙花园村北向阳河的东岸,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的亿城寺墓碑,墓碑上刻有“膑墓址深邃”字样。
孙膑墓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墓地南北长10米,东西长7米,墓冢直径7.5米,高3米。南面2米处立有青石质地的孙膑墓碑,墓碑正中竖刻篆书“孙膑墓”三字。四周用青砖砌成1米高的墙,栽种有翠柏。孙膑墓南方50米建有孙膑纪念馆,面阔三间,东西、南北均长29米,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
如今的鄄城,还建有一座孙膑旅游城,由孙膑军事文化旅游区、亿城寺景区、园林游览区及羊左结义区四大区域构成,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孙膑兵法、孙膑世家、孙膑文化、孙膑军事思想与科学研究基地。
依托这些资源,近年来,鄄城多次举办孙膑文化旅游节。“在历史长河中,孙膑以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在军事史、兵学史及思想史等方面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思想和成就,不仅对古代中国的军事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鄄城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九龙)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