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我们是农民自发组织的乡村传统戏剧院团。”“我们已经拍摄制作完成了29部‘龙标’电影。”在近日举办的“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上,济南市钢城区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对院团的介绍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农民自发的戏剧团,与拍出29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院线电影,两者之间似乎隔着十万八千里,但这种“大力出奇迹”的事情确实发生了。
这群农村演员的奋力追梦故事,这个乡村剧团的披荆斩棘之旅,让人看到了传统戏剧的魅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无限可能。
热爱、坚韧和担当,拯救了300年历史的蟠龙梆子。
2002年,曾经活跃于农村的庄户剧团蟠龙梆子剧团缺少演出机会、演员青黄不接、负债数千元等问题严重,剧团濒临解散。自幼热爱戏曲,还不到20岁的韩克自荐担任了团长,带着一众养牛的、开拖拉机的、当兽医的农民演员白手起家,当建筑小工,做小买卖,攒钱购买设备,自己手缝戏服,演出一场剧团就赔一场……在艰难环境下,剧团活下来了,拥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蟠龙梆子依旧在乡村舞台上唱响。
打开敏锐的市场直觉,不断内容加码创作,开拓创新传播途径,蟠龙梆子剧团发展壮大,走向国际舞台,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韩克和剧团人马用一台家用DV机拍摄的戏曲电视剧《养个儿子不成器》直接带动了蟠龙梆子的复兴。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找到了新型传播渠道。找到了创作优势,蟠龙梆子剧团在内容创作上如虎添翼,《二妮的山村梦》《俺不是贫困户》《十五的月亮》等多部反映脱贫攻坚、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亮相。戏曲电影《崖上人》甚至走出了国门,获得国际大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两创”引领,蟠龙梆子剧团的道路越走越宽,积极打造涵盖影视运营、演艺、庆典、培训等多类文化产业的乡村影视基地,建设乡村文化孵化园。从十几个人的自发乡村剧团,到寻找市场向戏曲影视产业链的转型嬗变。
过去一段时间,古老又脆弱的传统艺术曾经受市场大潮“优胜劣汰”的残酷丛林法影响,很多大的剧种元气大伤,根基受到摧残。从20年前著名作家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复兴昆曲,到去年茅威涛推动制作《新龙门客栈》为越剧寻求青年观众市场“泼天的流量”,大型剧种的传承传播和复兴过程,已持续了好多年。
拥有深厚底蕴和基础的名剧种要想传承发展尚且如此困难,一个地方小剧种能凭借一群民间演员,迎来命运的转机、事业的接续,可谓一个奇迹。看看那些各地正濒临失传仍在挣扎的小剧种,蟠龙梆子的发展之路非常值得研究,对传统艺术创新、传统文化“两创”也有太多借鉴意义。(记者 师文静)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