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文化志愿者与青海海北“心相连”

  7月10日,在从青海返回山东的飞机上,山东省文化馆美术创作部副主任刘丽山久久不能平静。此前一周,作为“春雨工程”山东文化志愿者,刘丽山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和其他文化志愿者一起为当地留下上百幅作品。凭借生花妙笔,山东与青海的自然人文风光跃然纸上,成为鲁青两地深化文化交流的见证,也让刘丽山等文艺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春雨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7月4日至10日,2024“春雨工程”山东文化志愿者走进青海海北系列活动举办。山东书画创作领域的文艺工作者一行20余人,赴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采风写生,通过举办笔会、策划展览、开办大讲堂等形式,为当地群众带去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将鲁青两地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付俊海介绍,十几年来,山东文化志愿者借助“春雨工程”平台,前往黑龙江、广西、青海等地,送去“大讲堂”“大展台”“大舞台”等系列内容,既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又锻炼了山东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成为全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海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于2003年组建,为青海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7月6日,一场气氛热烈的中国画大讲堂活动在此举办。

  “山水画和唐卡的绘制笔法一样吗?”“山东有哪些知名的山水画作品?”台下的听众主要为该学校唐卡培训班的师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为此,山东文化志愿者、艺术评论家程爱忠带来题为“从《富春山居图》到新安画派”的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举办的同时,赴青海的其他山东文化志愿者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从山东、青海两地历史人文故事中取材,围绕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创作出的逾100幅作品全部无偿赠予当地。

  山东文化志愿者、山东省文化馆专职副书记李思峰表示,交流互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青海期间,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书画爱好者互加了微信,希望以后能相互切磋,共同传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不论何时何地,采风都是创作的前提条件。”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馆长普毛扎西告诉记者,两地文艺工作者相互交流,谈的最多的是“怎么样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发源于青海的黄河,流淌5000余公里在山东入海。保护母亲河、弘扬黄河文化是两地人民的共同心声。此次山东文化志愿者还带去“大美黄河”山东省群众美术书法作品海北藏族自治州巡展,未来几个月,该展览将陆续在海北多地展出。

  参加该展览开幕式的格桑旺姆是当地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她说,黄河就像一条金丝带,把山东、青海两地连接起来。书画、音乐、舞蹈都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通用“语言”,期待有更多山东文化志愿者带来不一样的黄河题材文艺作品。

  虽然一方处于东部,一方位于大西北,但是山东、青海两地文化旅游从业者有一个相同感受:过去几年,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

  门源回族自治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城荣于2022年7月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开启援青工作。“这里的民众对文化活动非常欢迎,希望能看到更多各地的文艺节目。”付城荣说,在门源的两年时间里,他见到许多朴实的回族群众,大家真心感受到“春雨工程”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海北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援青)武晓明原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工作。他说,“春雨工程”开展多年,已经成为全国文化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这项工作从不同层面,为边疆民族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此外,鲁青的人文交流,也帮助两地开拓了旅游客源市场。(苏锐)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