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枣庄市峄城区徐楼社区居民王平山:几天不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心里空落落的
“这里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赵 峰
隆冬时节,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徐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楼练习室里却是满满暖意。近日,艺术团正在排练新编的宣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戏曲小品,77岁的社区居民王平山坐在角落,静静地观看排练。
“作为徐楼人,我们现在吃饱了穿暖了,精神生活还很丰富。”王平山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社区文化活动好,除了市里区里送文化下乡,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月一场电影,徐楼社区艺术团一年下来还要演四五十场。”
徐楼社区前身是徐楼村,有3031户1万多人。王平山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常客,一周得去四五次。用他的话说:“这里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几天不来,心里空落落的。”
徐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个三层小楼,王平山习惯先到一楼图书室,翻阅最新的《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然后,找到一本党史书籍,翻到上次读到的地方继续阅读。对他而言,来这里读书看报,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
下午3点多,王平山移步二楼“兰亭苑”,倒上墨汁,铺上宣纸,开始“舞文弄墨”。他自幼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隶书。“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邻里乡亲都会找我写对联。”王平山自豪地说。“兰亭苑”有近百平方米,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居民的丹青墨宝。行草篆隶,山水花鸟,有模有样。
“王老师不光书法写得好,而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我们实践站文化宣传志愿者。”徐楼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延平对记者说。
快天黑的时候,王平山恋恋不舍地离开实践站。院子里,志愿者们正在搭建舞台,第二天晚上徐楼社区艺术团将为居民演出。王平山乐开了花:“又有戏看了,明天喝了汤,喊上老婆子一块儿来。”
王平山告诉记者,实践站艺术团可是徐楼最响亮的招牌,除去农忙,一年到头,不光在社区里演,还到区里、市里演。演出内容,大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通过看戏,很多人受到教育,潜移默化,社区的风气变得越来越好了。
“十三五”期间,枣庄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分中心65个、实践站2481个、志愿服务队1127支。2019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约5.2万场次,开展送戏演出5000余场。
原文链接:“这里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