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济宁市汶上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等在此有机交融,文物古迹丰富多样,传统文化源远流长。2020年,汶上县本着“喜闻乐见、易懂易行”原则,深入挖掘、创新培育“乡土讲师团”“舞前十分钟·百姓话场”等一批宣讲品牌,通过2500余场次“土味”十足的宣讲,推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效显著。
“土味”土在植根历史文化传承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做好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汶上县在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原址上建设了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发掘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包括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运河北堤、白公祠、潘公祠、白大王庙等遗址,以及大运河南旺枢纽水工科技馆等新配套设施。同时,围绕讲好运河故事,汶上县通过创新旅游开发模式、配强运河文化宣讲员,吸引了更多人了解历史、走近文物、感悟运河传统文化。
依托中都故城遗址、孔子讲堂、孔子钓鱼台等遗址,深入挖掘孔子宰中都历史,规划建设“孔子讲堂(儒学体验馆)”,还原孔子为政、生活的场景,打造集儒学体验、文化实践、国学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研学游基地,并通过打造过硬队伍、铸造宣讲品牌、拓展传播渠道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了传统文化宣讲工作在基层遍地开花。次邱镇朱庄村的赵仕祥,围绕弘扬儒学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梳理了孔子宰中都时《客栈来了外乡人》《钓而不纲》《异样邑宰爷》等有关施政故事和民间传说,面向村民、学生、外地游客和旅游团体等开展宣讲,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精彩的传统文化大餐,深受干部群众喜爱,推动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位经常来听讲的群众说:“老赵他们这种讲法,不是讲个故事就是唱个戏,很容易听得懂,俺也经常带孩子来听听看看,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咱们的文化。”
汶城小使者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宣讲传统文化
“土味”土在宣讲队伍土生土长
如何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汶上县着实动了一番脑筋,这些年来,深入挖掘、创新培育了“乡土讲师团”品牌。汶上县组建“乡土讲师团”80支,成员800余人,这些成员都是通过民主评选活动,由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熟悉社情民意、责任担当强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五老人员”,道德模范、美德新星、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文艺骨干及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等组成。他们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围绕传播党的声音、学习科技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新风,坚持因人宣讲、因时宣讲、因地宣讲,将理论政策、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化作乡土语言,采取专题讲座、小品、三句半、快板、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专题式、菜单式、互动式宣讲,切实增强了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
在次邱镇朱庄村,72岁的退休老教师高文忠,一直致力于党的理论政策宣讲。这些年,无论是在镇村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还是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能看到老人带领宣讲团成员们活跃的身影。郭仓镇70岁的宣讲员张佩珍,自己创作了山东快书《王大姐孝公婆》《移风易俗就是好》等,用乡音白话向群众讲述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故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老百姓听了真信服、愿效仿。2020年下半年,汶上县深入开展“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1374场次,场次数和受众人数位居济宁市第一名,进一步推动了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和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汶上县次邱镇“乡土讲师团”金牌讲师在校园宣讲
“土味”土在宣讲形式雅俗共赏
注重开拓思路、创新宣讲形式,用多种多样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发掘、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结合身边事例创作梆子戏《王晓红退彩礼》、柳子戏《移风易俗》、小品《幸福一家人》、三句半《说说俺们朱庄村》、快板《结婚难》等100余部乡土文艺节目。宣讲员长期活跃在儒学讲堂、文体广场、田间地头等,讲给群众听,演给群众看,切实打通宣传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广大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春风化雨、润物有声,汶上县老百姓的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升,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经过几年的发展,“乡土讲师团”和“舞前十分钟•百姓话场”两个品牌成功入选全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项目,“乡土讲师团”经验做法先后被《济宁日报》《农村大众》《大众日报》《走向世界》《山东宣传》《农民日报》和“中国文明网”等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舞前十分钟•百姓话场”入选了《基层宣讲100法》。
汶上县次邱镇庄户剧团以戏曲形式宣讲移风易俗工作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