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紧扣“槐荫前沿、活力家园”发展定位,创新实施“1+3+X”文化赋能工程,构建起“一核引领、三线串联、多维辐射”的文化品牌矩阵,为槐荫文化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一核驱动”,激活红色资源生命力。以“四五”烈士纪念碑为核心支点,深度整合双拥主题公园、四五党性教育基地、济南青年运动史馆等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场馆阵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国防教育等多元功能,匠心打造“一核三线”沉浸式学习教育路径。通过红色丰碑线(“四五”烈士纪念碑—四五党性教育基地)、青春铸魂线(“四五”烈士纪念碑—经七路第一小学—济南青年运动史馆)、薪火相传线(“四五”烈士纪念碑—青合家园)三条主题线路,串联起“研、学、游”立体体验。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红色主题活动20余场,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让静态红色资源转化为动态精神养分。同时,创新推出“红色记忆打卡”“沉浸式党史课”等特色项目,红色地标成为辖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殿堂”。
锻造“三支队伍”,凝聚传承赓续向心力。聚合“一老一小一骨干”三支力量,构建“银发传承+少年赓续+青年担当”三维宣讲矩阵,组建三支特色队伍。一是激发银发力量,打造“桑榆红韵”宣讲团。把“辖区老年群体占比大”的实际转为化宝贵财富,遴选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等组建红色宣讲队,深入社区开展“红喇叭”微课堂、“家门口的红色课堂”等活动,以亲身经历诠释革命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累计开展宣讲30余场次,受众超2000人次。二是聚焦理润童心,打造“青苗筑梦”宣讲团。联合济南市第二十中学、经七路第一小学、槐荫区崇贤实验小学等辖区中小学,培育“小小宣讲员”,通过情景剧展演、红色地图绘制、“红领巾讲解”等互动形式,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经七路第一小学原创微剧《穿越时空的对话》,消弭时空之别、激发情感共鸣,革命精神照进现实,实现红色教育“润物无声”。三是彰显青力传承,打造“先锋青年”宣讲团。依托省委党校、市团校等优质资源,培养机关、社区等青年宣讲骨干10余名,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和特色活动。讲述“四五”烈士精神的原创歌曲《南望》登上山东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舞台和《时代风采》党建电视栏目,信仰的力量在青春旋律中激荡共鸣,彰显出槐荫地域文化强大生命力。
构建“多维矩阵”,拓展理论宣讲感染力。创新“沉浸式+情景式+立体式”宣讲模式,打造全方位传播体系。一是践行沉浸式教育。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与省委党校签订结对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专题讲座+学习交流”双向机制,组织辖区党员干部、校企单位到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实地宣讲活动10余次,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互动体验,进一步凝聚奋进力量。二是突出情景式传播。打破理论宣讲“站着讲”“坐着听”的传统限制,推出“红色文艺轻骑兵”计划,将理论宣讲融入音乐、曲艺、电影等艺术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造“音乐里的微党课”品牌,举办红色音乐会,真正做到讲出“温度”、演出“热度”、烙下“深度”。三是创新立体化宣讲。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宣讲网络,创建“1+4+N”立体化宣讲品牌,培育“小院茶馆”、“‘青’聚红韵”、“红喇叭”微课堂、“指舞心声”彩翼课堂等理论宣讲社区子品牌,实现理论宣讲“一社区一特色”。创新“N支网格+移动宣讲”模式,志愿者、网格员化身宣讲员,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微宣讲”“嵌入式”宣讲50余次,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心、更零距离。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