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路径。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面临诸多困境。比如,宣讲内容无特色,与受众不互动不交流,群众听不懂、听不进、记不住,等等。
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先来看看基层理论宣讲中常出现的问题——“讲”与“听”两张皮。
照本宣科无特色。宣讲者往往依赖事先准备好的讲稿,照本宣科“填鸭式”宣讲,直接摘取原文原著“套帽子”,表达内容和形式都过于枯燥和僵硬。比如,有的宣讲者“照条例读条例”“照文件念文件”,宣讲内容“晦涩”“高深”,与宣讲对象的生活实际脱节,宣讲难以入脑入心。在现实中,每个地方、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如果不立足听众的需求进行调整,宣讲便会失去针对性和吸引力。
单向输出无互动。宣讲者单方面地向听众传达信息,形式上多采取单一的“说教式”“念经式”宣讲,而忽视了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比如,有的宣讲者宣讲内容丰富,讲起来滔滔不绝,但只顾“自嗨”,完全忽略了听众的需求和兴趣,导致听众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则离题万里,导致听众注意力分散,大家齐聚一堂看似“玩”得开心,实则毫无所获,宣讲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悬在空中无共鸣。宣讲内容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大话”“套话”“官话”多,“方言”“土话”“实在话”少,理论讲得多、实践讲得少,就理论谈理论、就政策谈政策,未能“因地制宜”进行宣讲,于群众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此前某地举办的一场宣讲中,有一位大爷摇着头说:“那些精神,也有人来讲,可都是些官话,我们哪听得懂啊?”在乡村,留守老人居多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一般也不高,如果宣讲者仍然用“统一模板”的官腔套话,群众就会听不懂,就更不用说激发情感共鸣了。
宣讲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宣讲者本身的理论功底不足、对宣讲素材的积累不当、对宣讲语言的使用不接地气等。
思考不深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内涵极为丰富,对宣讲者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宣讲者习惯于“走马观花式”学习,自己对理论、政策一知半解,虽然表达技巧到位,但是缺乏深入的分析,宣讲只能触及表面,无法引领听众深入思考。也有的地方盲目追求场次数量,宣讲者“赶场”宣讲,往往准备不充分,不符合实际,出现“走过场”的情况。总之,思考不深入就会导致宣讲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和浅显道理的阐述上,听众很难从中理解到真理的内涵、获得启发。
素材不丰富。即使宣讲者有着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如果没有足够的事实和数据作为支撑,也很难讲出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内容。比如,有的宣讲者缺乏敏锐的洞察力,难以及时捕捉关键要点,导致与鲜活素材“失之交臂”;有的缺少实践经历,空有一腔热情却找不到发力点……在宣讲中,如果只是空谈理论、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案例,不和现实生产生活进行连接,那么听众就很难信服和接受。
语言不接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些同志“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就是没有解决所谓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问题。比如,有的宣讲者到了村里还讲大道理、大主题,不讲群众听得懂的“白话”“方言”,缺乏人情味和亲和力,群众缺乏代入感,自然听不进去、听不明白。
有效的宣讲,不仅要“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味”,既有理论的深度,也带有情感的温度,让群众能理解、肯接受、会感动。
讲出深度,不再“一日看尽长安花”。把道理讲深才能以理服人,把道理讲透才能以理启人。宣讲者们行业不同、年龄各异,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掌握程度难免会有差距,所以宣讲者首先要深入学习,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政策理论,细究深研,内化为充沛的精神营养。在宣讲的过程中,努力讲透“其然、其所以然、其所以必然”,不求“看尽长安花”,但要“赏透一枝梅”,只有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把事实和道理条分缕析讲清楚,才能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实践中,许多地方根据实际成立不同类别的宣讲队伍,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先进典型讲经验,就是这个道理。
讲出厚度,不让“巧妇难为无米炊”。古语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于宣讲者来说,积淀很重要,同一个主题,不同人来讲,效果就会不一样。宣讲者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和整理,通过深入调研、广泛收集等方式获取丰富的事实和数据。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这些素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有力的论证来增强宣讲的厚度和说服力。不妨将理论知识“大锅菜”转化为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特色菜”,拓宽基层视野,用好身边资源,以小切口展示大主题。再如,通过邻里和谐、崇德向善等群众小事,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比如,通过新农人讲述自己回乡创业的奋斗故事,体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新作为。
讲出温度,不说“不食人间烟火语”。理论宣讲不能坐而论道,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群众关切,要有烟火气,人情味。立足见“新”,不断革新话语方式、转变话语风格,在娓娓道来、循循善诱中,讲清道理,讲好“百姓话”,凸显人性人情。立足见“情”,用有温度的话语阐明学理,用见情怀的表达析透哲理,真正传递出鲜活故事背后的真善美。立足见“趣”,化“生硬”为“生动”,搞活报告会等传统宣讲形式,运用情景剧、相声、快板等活泼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立足见“智”,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把理论宣讲摆在“线上”、送上“云端”,提升受众辐射力和价值引领力。
总而言之,理论宣讲是一门讲道理的艺术,要使所讲的内容被听众所接受,宣讲者就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并善于结合实际,面向不同听众做出不同的“特色菜”“定制餐”,这样才能“宣”出特色,“讲”到深处。(刘敏)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