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今年是山东省对口援藏三十周年。8月4日,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的长篇报告文学《哈达献给您——我们的援藏故事》新书首发式在济南举行。该书是我国医疗援藏史上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也是山东援藏史上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
在《哈达献给您——我们的援藏故事》一书中,作者吴长远通过细腻的笔触,真实还原了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山东省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投身雪域高原、脚踏天路、砥砺前行、支医援医的全过程,生动记录了1122个日日夜夜援藏医疗队和其他援藏干部人才以藏为家、以苦为乐、甘于奉献、与日喀则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的感人事迹。首发式后,该书作者吴长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享新书创作经历和心路历程。
正如新书首发式上,作家出版社原总编、《青年文学》原主编黄宾堂所说:“吴长远蘸着生命的热血书写了援藏故事。他写出了精神成长过程中责任和担当内在动力的转化;写出了情感融合过程中的大爱之心;写出了创造生命奇迹的内在逻辑。”
对吴长远来说,创作过程是回望,更是洗礼。“从受领创作任务到正式出版,这部报告文学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中间有着太多曲折,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创作的过程很繁琐,也很痛苦。”作为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山东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的吴长远说。
繁琐在于,虽然从西藏回山东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可要回忆援藏三年的经历,以2019年6月为起点,难度很大,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了,仅凭自己的记忆很难想清想全想细。“我不得不求助家人和援藏医疗队的队员们,反复向他们索要线索和材料。”吴长远说。
痛苦在于,等于在心里重新走三年援藏路,那依依惜别的场景、对家人的愧疚、争取资金和项目的种种艰难、救治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惊心动魄,等等。“很多时候,一边写一边流泪,有时甚至会毫无顾忌地伏在案前哭泣。从这个角度讲,这部报告文学是嚼着痛苦、蘸着泪水写成的。前后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了初稿。”吴长远说。
联合日报社专题部主任、高级编辑、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川说:“当我看到,吴长远拖着5米长的吸氧管坚持写作,受着那种身体极其痛苦的煎熬的时候;当我看到,他回来,带着很多的藏族儿童做先心病手术,他女儿问他‘爸爸,你是不是还要回你自己家’的时候,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他是以记录自己的经验为书写的起点和所有的内容,同时又表达了他对这种经验的认知,对这种经验的深层体会。”
“感情,像格桑花一样浓烈;人性,像雪莲花一样圣洁。”山东出版集团原总编辑、著名诗人迟云为本书拟定了此条推荐语。在新书孕育的过程中,吴长远的多位好友建言献策,那些走了心、用了情的文字,令他极为感动。“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文学是纯洁的,艺术是相通的,爱好文学的人是没有距离的。”
新书付梓,留待更多读者评述。吴长远则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悟——
“第一句话,我很惭愧,我没写好。与波澜壮阔的援藏事业相比,与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及其家人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作出的奉献与牺牲相比,与那些长眠在雪域高原的援藏干部人才相比,我的笔力太浅了,这本书太薄了,没能写出十万分之一。如果说,援藏事业是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么这本书只是大海中间一朵小小的浪花。”
“第二句话,我很自豪,我写完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说过一句话,‘我写完了,终于写完了。虽然它不是最好的,但我写完了。只要写完了,就是最好的’。的确,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纪实角度,这本书还有很多不足。但这本书是我国医疗援藏史上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和山东援藏史上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且适逢援藏三十周年出版,我很自豪。”
“第三句话,我很感动,众人拾柴。这部报告文学的诞生不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来自方方面面的鼓励、支持、指导,很难完成。”吴长远说。(记者 卢昱)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