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世界“看见”,文化产业迎来了一波“出海”热潮,抽象的文化正搭乘更加具象的载体走向国际市场。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公布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名单,济南是山东省内唯一入选的城市。早在2021年8月,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就被商务部等四部委授予“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相继落地济南,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也成为全国首个自贸片区文化“双基地”。
依托“双基地”,文创企业组团“走出去”
经过不断地创新探索,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依托基地打造了集“设计生态线”和“品牌工厂”于一体的文化出海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从“走出去”到“卖出去”,在传递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
01
讲个好故事
在位于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一楼展厅内汇聚了种类丰富的文创产品,它们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却又带有紧跟时尚潮流的国际范儿。
展台上,一款印有中国敦煌元素的帆布包,设计图案取自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经典装饰纹样宝相花,没有过多的装饰,却透着一股高级的美感。泉尚云创谷(山东)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孙彦喆介绍,这是一家意大利的时尚企业从基地采购的设计产品,“算是我们的初代‘爆款’。”
另一款“书灯”,也是深受国外客商喜欢的文创单品,书本造型,打开之后就是一盏灯,牛皮纸张上融入了各种中国文化元素,灯光映衬下,营造出很强的氛围感。
孙彦喆介绍,除了挖掘特色文化,还与知名IP联名,比如与梅兰芳纪念馆合作开发的“梅兰芳彩妆系列”与“梅兰芳饰品系列”,“这一款唇泥,包装设计图案提取自梅兰芳的戏服,用唇纱上色,又还原了传统戏剧上妆的感觉,这个彩妆系列在欧美市场销售特别好。”
除了联合开发、定制之外,基地也打造了自己的国际文创品牌——“青蓝坊”,取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语,主要致力于中国与国际知名博物馆之间的文创设计交流,打造塑造东方之美的工匠品牌。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展示的文创产品
“目前与各地的博物馆都建立起了紧密合作,比如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临夏州博物馆等。”孙彦喆粗略估计了一下,“青蓝坊”系列大概已经推出了2000多种文创产品。而在基地,整体产品的更新换代也非常快,“每年都会有更新,平均到每个月,大概有20到30个新品。”
此外,在基地内,还有一些带有济南元素的丝巾、胸针、书签,被排列组合成了不同的礼盒,成为传递“济南故事”的重要载体。
对于文创产品,有了文化的加持,往往赋予了产品更高的附加值,所以每一款产品背后的“故事”特别重要。“这是一个庞大的团队,涉及到了设计、翻译、制造等全流程。”孙彦喆介绍,“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正是集文化IP挖掘、创意设计、品牌孵化、产品制造、跨语言服务、供应链支撑、海外推广于一体的文化出海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与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带动、培育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符号的产品走向世界。”
02
“千帆”出海
今年,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成功获批全省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叠加“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优势,打造全国首个文化贸易“双基地”,不仅建成了全国首个文化出海公共服务平台,还在海外建设了14个文化贸易中心,集聚起了黄河流域中小文化企业560余家。
在基地的展示厅,可以看到来自博兴县盛林工艺品家居有限公司的草柳编产品,山东木子锦囊包业有限公司的帆布包,济南历下世福堂商贸中心的银瓷杯……孙彦喆介绍,依托基地,帮助很多企业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基地还包括了很多产业链企业,企业之间互相合作,抱团出海。”
文创产品获得国外客商点赞
围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目前制定了“155+N”计划,目标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对外文化贸易产业高地,集聚国内外优秀的行业团体,形成1条文化资源带,建成5个中心平台,突出5个发展方向,建立N个产业支撑领域,打造北方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国际文化产业集群。据悉,未来济南每年也将拿出财政资金支持基地开展各项文化贸易服务,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落户,也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和基金投资基地,共同打造出良好的对外文化贸易产业生态。
孙彦喆介绍,今年以来,基地集聚了更多文化企业,一起出现在更多国际舞台,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9月13日-14日,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应邀出席2023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和香港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活动中,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凯视频致辞,向全球推介济南片区,并向全球企业和企业家发出自贸邀约。
文创产品在国外参展
会上,基地还与敦煌国际艺术研修中心、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封经开数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签约,以传统卷轴的形式共同谱写出“大河逐九章暨黄河流域文化出海协同创新图鉴”。
11月30日,山东自贸试验区医养健康联动创新区现场会暨产业推介活动举办,活动现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国家文
化出口基地又和德州董子文化街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拓海外渠道和市场,提高董子文化街非遗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曝光度。
记者从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获悉,截至目前,“双基地”已经带动行业出口额突破19亿元,服务2000余家文化企业成功“出海”。
03
汇聚向“新”力
今年以来,基地加快了“出海”步伐,创新模式和形式,联合开展了多场海外展览活动。
6月,由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博物馆承办的《万世师表——孔子文化主题展》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配合博物馆的文物展,基地在现场展出了一套文化产品,分为“圣贤之光”“礼颂春秋”“锦绣华章”三大主题,将“中国潮”带入海外青年生活中。此外,围绕孔子文化主题的数字展览暨文创推介多语种平台——线上展览及文创品营销平台也同步上线。
同样是在6月,2023年中国品牌商品(中东欧)展在布达佩斯匈牙利会展中心举办,基地作为山东济南的城市代表应邀赴展,以“黄河物语”系列产品为主题进行展览,将极具山东及济南地域特色、黄河特色的刺绣、香囊、彩妆、茶具等传统工艺和文化艺术产品带到展会现场,吸引了众多采购商驻足参观和洽谈。
“近期,还将启动去巴黎。”孙彦喆介绍,平均每年要组织基地企业参加十几场展会,借助更多平台,拓展海外市场。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成为全国首个自贸片区文化“双基地”
11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济南)公共服务中心”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揭牌启用,中心将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信息、跨境物流、跨境租赁、咨询推广、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成为集文化IP挖掘、创意设计、品牌孵化、产品制造、跨语言服务、供应链支撑、海外推广于一体的“集成式”文化出海全链条服务中心,为黄河流域中小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文化“出海”服务。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凯表示,下一步,济南片区将持续推进文化贸易创新发展,加大部门、区块协同联动,发挥片区文旅产业优势,采取“平台支撑+龙头带动+产业培育”模式,以公共服务中心载体揭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济南片区文化“双基地”建设,通过建强服务平台、拓展出海通道,吸引黄河流域更多中小文化企业在基地集聚发展,为打造济南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世界文化汇聚济南的重要平台贡献自贸力量。
——对话“95 后”设计师
面对国际市场,传统文化要“自信出海”
李君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一名签约设计师,“95后”,参与打造了敦煌文化、济南文创、孔子文化展等多项爆款文创产品的设计创作,在她看来,从设计角度,“文化出海”并非一味迎合海外市场,而是要做出文化特色,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从事文创设计近五年时间,李君说,每次接到设计任务,都像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重逢”。当同事把参考资料交给她,她就要开启全网搜索模式,这个过程需要非常严谨,找到权威史料一一核对,甚至有时候需要到博物馆看文物的原物,“提取一些传统文化符号,比如服饰上的图案,文物上的纹理,然后进行二次加工,再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
今年,配合在西班牙举行的“孔子文化主题展”,李君和团队提前数月就开始了设计准备。“选取文化元素来讲述孔子,其实并不容易,我们研究了大量关于孔子的生平资料。”李君介绍,最后是通过瓷器、宫灯、古法彩妆、服饰等形式全新讲述孔子及文物故事,搭配博物馆的文物,展现出了“伟大”背后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情趣魅力的“活化”孔子形象。
类似的文创设计,构成了李君的工作常态,但与其他的设计不同,文创产品的设计不仅仅追求美感,还要同时考虑市场。“肯定不能只是卖画面,最终卖的还是产品,我们部门会有专人负责挑选品类,再结合市场的反馈,决定是做文具,还是做饰品等。”李君也总结,目前海外市场中,丝巾、陶瓷更受欢迎,一些实用性强的品类,比如笔记本、被子、首饰等,也是反馈比较好的单品。
在设计过程中,随着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深入,她时常会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惊艳到,由衷感慨,“可以永远相信古人的审美”。她身边也有更多年轻人开始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外国留学生看到她的设计也会惊叹不已,“特别是一些日常化的东西,再附加上传统文化元素,他们就会特别喜欢。”
如今,李君已经养成了逛博物馆的习惯,挖掘更多文化元素,丰富自己的“素材库”,“我们平时也在接纳别国的文化,但其实咱们自己就有很多好东西,不能把它们只留在国内,要用故事、品牌传播出去。”而在她看来,不能简单地“迎合”市场,文化要“自信出海”,“美是可以跨越国界打动人心的,我们有这个自信和底气。”
(济南日报 记者:陈心如)
初审编辑:陶云江 陈修胜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