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红色堡垒”

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走进军休所(王雪梅/摄)

  临沂市驻济流动党员党委于2021年7月揭牌成立,是全省首个在省会成立的市级驻外流动党员党委。流动党员党委自成立以来,围绕“一堂课、一个家、一座桥”做文章,持续在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联系服务在外群众、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上下功夫,擦亮“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党建品牌,努力打造在济流动党员和群众的温馨家园。

  一堂课——

  让沂蒙精神在泉城根深叶茂

  流动党员党委充分发挥临沂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研究和挖掘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通过整理沂蒙精神的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形成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工作中,坚持打造精品课程,以党课的形式将优质的党性教育资源“搬”至泉城,多形式阐释沂蒙精神新内涵。

  创新打造“流动党课”,宣传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挑选一批临沂市优质党性教育资源,创新开展流动党课“进机关、进部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五进共建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差异性、精准化上党课,引起受教育群体深刻共鸣。

  用情讲好“固定党课”,拓宽宣传推介临沂“窗口”。组织驻济机关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到沂蒙精神展馆参观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关注临沂、投资临沂热情。沂蒙精神展馆自成立以来,参与受众2万余人次。

  精心组织“专题党课”,提升流动党员综合素质。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等进行专题辅导,引导流动党员以实际行动树好形象。截至目前,组织“专题党课”20余次。

  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党课,激起了在外党员群众内心深处的浓浓乡情,也让越来越多的倾听者、受教育者变成讲述者、传承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在“弘扬沂蒙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校地合作暨流动党课进校园后,在对沂蒙精神和历史资料深入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流动党课”内容,完成角色设定、情景创设与编排演练,用一堂入境入情入心的艺术党课接力传承沂蒙精神。学生史庆宇分享道:“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丰富饱满的情绪表演,让沂蒙红色记忆可感知、可追忆,这堂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精彩党课,使我真切感悟到了真理的光芒和信仰的力量。”

  一个家——

  让临沂人在泉城有为更有“位”

  坚持流动党员在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关心关怀就送到哪里。流动党员党委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动党员的实时服务和管理。同时,依托各县区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退伍军人服务、法律服务和招商引资服务之家,通过定期举办联谊交流活动,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服务,让同乡服务同乡。

  深化流动党员“1+N”结对联系群众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党群同心大走访”、“有困难找党员”等活动,常态化结对联系帮扶在外务工群众。去年以来,协调解决难题320余件。每逢节假日,驻济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临沂籍在济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全面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每逢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走访慰问活动,将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孙鹏说。

  一座桥——

  实现两地优势双向奔赴

  费县驻济流动党员党委历城党支部书记张荣俊,一直在济南发展草莓种植和相关培训业务,2020年返乡带动4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5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草莓大棚种植;莒南驻济流动党员党委副书记徐明宇带头返乡创业,在临沂投资新能源科技企业,解决110人就业……

  流动党员党委架起一座双向奔赴的“红色桥梁”,把省会城市资源与临沂发展需要联结起来,积极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今年以来,流动党员党委联合人才工作站,广泛联系驻济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收集人才、技术成果信息8000余项。举办联谊会、恳谈会、人才政策进校园等各类活动20余场,洽谈项目70余个。帮助临沂40余家企业机构解决技术人才需求,促成才企、校企合作意向10余项。通过党委“红色桥梁”的搭建,市县同驻地街道、院校、企业等开展结对共建活动30余次,双方在党组织建设、为民服务等工作中协作共赢的途径不断拓宽。(王恩强 李敏 田素玲)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