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希亭:一片丹心护绿林

  山路千回百转,到处茫茫林海。驱车赶往淄博市鲁山林场的途中,连绵不绝的松林绿意盎然,让人更觉山之高、林之密。

  鲁山林场群峰叠翠,碧潭如珠,经营面积6.48万亩,森林覆盖率98%,活立木蓄积量达39万立方米。这背后,离不开一群勤勤恳恳、敬业奉献的护林员们。

  在这里,一位个头不高、身着橙色工作服、精力十足的中年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薛希亭。

薛希亭(左)向游客宣传护林防火知识 (夏顺庆/摄)

  “老一辈比我们苦多了”

  55岁的薛希亭是个标准的“林二代”,他的父亲是一名老林业工人。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充满热爱,对林业工人的精神充满钦佩。

  1986年冬天,薛希亭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了鲁山林场的一名护林员。

  “你看这张照片,是我当时住的护林房。”薛希亭说,房屋是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阴暗。有一次,他在床底下发现了一张一米半长的蛇皮,吓得好几天晚上不敢睡觉。

  30多年前的林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护林点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所有的物资都要从山下采购。林区没有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全靠步行、肩背。

  “夏天还好说,冬天大雪封山,在山上一住就是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条件艰苦还能克服,最让薛希亭难以忍受的是孤独,于是他买了一把口琴自学,吹着还能解解闷。

  后来,随着国家政策变化,林场开始多种经营,开办了木材加工厂、丝织厂、汽车运输队等副业,但由于缺乏经验,收入锐减,进入了经营低谷期。同事们有的离开、有的调走,薛希亭也有走出去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了留下。

  “老一辈比我们苦多了,但他们对林场的感情很深,这就是林业人的奉献精神。”薛希亭刚参加工作时,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像父亲一样尽职尽责,守护好这片绿色家园。

  干着干着,薛希亭从一个青春正茂的小伙子成了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他的足迹遍布林场的每个山头、每条小径、每道沟坎,这一干就是38年。

  “我每天都要登录‘学习强国’App答题,现在有8万多积分了。”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护林房里,不仅水电暖齐全,还通上了网络。“跟老一辈相比,我可幸福多了!”薛希亭满足地说。

  “每一棵树我都有感情”

  沟壑纵横、山路湿滑、杂草丛生……采访当天,记者跟着薛希亭走了一段巡山的道路,短短几百米,就走出了一身汗,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稍不留神就容易滑倒。

  “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这算是比较好走的路了。”比这更难走的山路,薛希亭也早已习以为常。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带上一把长柄斧子和一个对讲机,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巡山护林有多苦?薛希亭说不上来,只知道,自己习惯了带上馒头和水,每天在山林中穿行30多公里,一路上要排查森林火灾隐患,劝阻盗采盗伐者,还要防蚊虫叮咬、毒蛇出没,每天爬坡过沟是家常便饭。

  工作这么多年,薛希亭记忆最深的事是跟盗采盗伐者作斗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地还有部分人存在靠山吃山的思想,薛希亭所管辖的地片连续几次发生了林木丢失现象,却始终抓不住偷盗者。为了守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山林,他和同事商议,决定昼夜值班。

  “我就横下一条心,不管发生什么,都要钉在这里。”那时正值秋后,林场的夜漆黑而寒冷,又没有棉大衣,他和同事就盖着一条棉床单遮风挡寒,卧在村庄通往山上的主要路口。坚守了七天七夜后,终于把偷盗者抓获,保护了国家财产安全。

  震慑了偷盗者的同时,薛希亭也承受着他们的报复:砸碎护林房的玻璃,砸坏挑水用的水桶,甚至在夜间值班巡逻时从背后扔石头,当面辱骂……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使他退缩:“这里的每一棵树我都有感情,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任谁也不能伤害!”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盗伐者没有了,驴友却越来越多,他们身上往往带有火种、香烟等,并随时随地用火、吸烟,一旦发生火灾,林场几十年的心血可能就毁于一旦。因此,劝退驴友成了薛希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一次拦截驴友时,他们仗着人多,先是金钱利诱,而后是谩骂,甚至把薛希亭的对讲机扔在地上,但最终也没能过了薛希亭这一关。“以心换心,相信我们的护林防火工作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薛希亭认真地说。

  “林场就是我的家”

  薛希亭是典型的“单边户”,自己长年驻扎在山上,妻子和儿子住在镇上,一年到头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并不多。“这么多年,最亏欠的是妻子。”说起妻子陈昌华,薛希亭脸上满是愧疚。

  有一天晚上,薛希亭突然肚子剧烈疼痛,坚持到半夜,实在撑不住了,才给妻子拨打了电话。“等我赶过去后,发现他整个人蜷缩在一起,衣服都湿透了,已经坐不了车了。”说到这里,陈昌华不禁哽咽起来。

  第二天,经医院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医生建议他住院,但薛希亭在打完止疼针后,又坚持要回护林点。“你真是不要命了。”妻子支持他的工作,但更担心他的身体。“林场就是我的家,防火期间护林点不能没有人。”拗不过他,妻子还是将他送回了山里。

  薛希亭也向往这种日子:在父母身边多尽尽孝,挽着妻子的胳膊散散步,拉着孩子的手谈谈心,但每次与家人的相聚总是那么短暂。

  “虽然对家人很愧疚,但一到春天,整个大山都变绿的时候,又有种成就感、自豪感,感觉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这朴素的话语,就像薛希亭本人一样,无需雕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薛希亭用自己的默默坚守,展现着对林业事业的热爱。“护林看起来很轻松,实际上很烦琐,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林业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薛希亭认为。

  巡山的时候,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本日志,里面记录着巡查发现的隐患。休息的时候,他爱看书学习,枕头边总是搁着几本书,一有闲暇时间就拿起来翻看阅读,给自己“充电”。

  “好学、踏实、能干……薛希亭赢得了同事们这样的口碑。”淄博市鲁山林场党委书记、场长李兵说。日常工作中,薛希亭不断积累经验,除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外,还自学育苗育种、病虫害防治知识,并把掌握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年轻同事。

  “薛师傅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刚来什么都不懂,他手把手教我,传授的经验技能,比从书本上看到的实用多了。”说起薛希亭,同事李伟打心眼里佩服。

  薛希亭将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苍翠群山,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护林员的责任与担当,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等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本刊记者 魏刘美慧)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