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增华:以身铸犁耕沃土

东营区金丰家庭农场麦收场景

  在黄河三角洲,一株株茁壮的红柳历经寒暑,冲破风雨涤荡,奉上无边绿意,热切地宣示着对这方土地的热爱。

  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山东省劳动模范庞增华便扎根于斯、奉献于斯。他秉持农民本分,牢记党员初心,以红柳般的坚韧与执着,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粮之路,对“新农民”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守住这些耕地,就是守住我们的好日子”

  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西庞村现有耕地2422亩,全部为水浇地,永久基本农田2327亩,占比高达96%。

  “守住这些耕地,就是守住我们的好日子。”西庞村村委会主任、田长庞增华在农田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他觉得世间最美的气味就是泥土的芳香。

  为了及时制止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庞增华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查,并通过村民微信群、广播喇叭等形式,积极宣传耕地保护内容,切实提高了群众的认识。

  面对个别不听劝阻的村民,庞增华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笨办法”:“不愿进的门多串,不愿见的人多见,不愿听的话多听。”他多次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政策,引导村民在耕地上种粮,推动村民齐抓共管每一寸土地。十多年来,西庞村实现了违法用地“零发生”。

  土地综合整治同样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抓手。2011年,牛庄镇实施的国家级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开工,东庞社区是该项目新建的4处农村社区之一,等新楼区盖完,西庞村的村民也要搬到新社区楼房里生活。

  “村民要住楼了,还得拿着锄头去干农活,不如把村里的土地流转出来集体耕种,让乡亲们当雇主,我给乡亲们打工。”时任西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庞增华,想让乡亲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于是,庞增华带领村民主动配合村庄拆迁,并和几个朋友商量着流转土地。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几天时间就有100多户村民与他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一个季度下来,就有3个村的负责人主动找上他,要把村里的土地流转出来集体耕种。

  2014年,庞增华率先成立了东营市首家家庭农场——金丰家庭农场,并陆续与周边村的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迅速实现了从小型家庭农场到规模化种植的转变。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农场从成立之初的700亩逐步增加到7500亩,实现了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东庞社区6个村庄的800多户农民,奔向了更广阔的致富之路。

  “种好地就是最大的幸福”

  夏日的金丰家庭农场,金色麦浪接天连地,密密地铺陈着收获的喜悦和欣慰。在种植区一望无际的农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欢畅地来来往往。

  此时,1万多平方米的晒场上满是金色麦粒,这些凝结着汗水和辛劳的“金珠子”,在夏日的骄阳下流光溢彩。望着这实实在在的收成,庞增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种好地就是最大的幸福。”

  要想种好地,光靠机械化、规模化耕种远远不够,关键要实现从“种粮食”到“育种子”的科技转变。

  之前,庞增华吃过一次亏,明明是优质麦,却被他当成了普通麦出售,每斤少卖了1毛多钱。“原先种地,只知道去种子站买些好种子种上就行了,经过这次教训,才知道种子的重要性。”庞增华说,一些优质麦比普通麦每斤高1毛钱,面粉厂抢着用。

  思路一变天地宽。农场不仅广泛开展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还与省、市种子管理站开展合作,先后承担了157种良种试种,并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了丰收的沃土。

  农场的小麦、玉米亩均产量由流转之初的700斤、1100斤分别提高到1000斤、1500斤,还注册了“吕韵黄土地”、“黄河口金丰”、“黄河口”等农产品品牌,小麦、玉米、大豆等7种农产品获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

  十余载耕耘不辍,庞增华用心呵护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他主动发挥农场的设备、技术和规模优势,统筹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运用数字化现代传媒技术,采取“菜单式”管理方式,为周边6.5万亩作物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了区域现代农业耕作模式发生深刻转变。

  一石激活满池春水。在庞增华和金丰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下,牛庄镇涌现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余户,特色种植、生态养殖、果蔬花卉……多业并举,方兴未艾,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展惠农服务是我创立金丰家庭农场的初衷”

  “开展惠农服务是我创立金丰家庭农场的初衷。”庞增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在他的主持下,农场的服务链条从产前农资团购延伸到粮食产后系列服务,解决了农户晒粮难、储粮难、销售难等问题,并通过统一优良品种、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订单收购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周边农户进入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链条,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实现农场和小农户双赢。

  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庞增华心中又燃起无限激情:“提高农场服务带动能力,延长产业链条,二次创业再出发,振兴乡村我先行。”

  农场里1400多平方米的为农服务中心大楼拔地而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在此启动,农产品电商平台、农科驿站等纷纷挂牌,金丰为农服务中心成了十里八乡乡亲们的“科技娘家”。

  2017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鸣惊人》节目在金丰家庭农场录制,3000余名村民齐聚农场,在名家李岱江、叶少兰的精彩演绎中,庞增华和村民们一齐唱响了新时代“产业壮大、增收致富”的伟大梦想。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民转移就业需求,庞增华积极对接有关院校,争取科技、人社等部门支持,成立了专家服务基地,根据农时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并组织家政服务、保姆月嫂等实用技术培训,转移社区用工400余人。

  近年来,庞增华立足向盐碱地“要粮”,引进耐盐小麦、耐盐大豆、耐盐高粱等品种,创建玉米高产示范田350亩、富硒小麦种植基地500亩,成为推广优质良种、提升耕地效益的探路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凭着对家乡厚土的挚爱,庞增华坚守在耕地保护的第一线,在广阔大地上书写下新农人奋进的足迹,抒发出对科技兴农和乡村振兴的不懈追求。(刘洪亮 文心)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