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社区是服务居民最直接、最具体、最基层的组织,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社区基层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新时代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依托科技力量,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创新发展,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创新社区运营机制是实现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党建引领下,公共部门、社区、市场、科技等要素必须实现跨界合作、融合发展,才有利于调动各要素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破解单一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存在趋同性、效率不高、参与性不足等问题。目前,一些城市社区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引入了社区运营机制,促进社区、科技界别、社会组织等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区治理将迈向实体社区与数字社区融合发展阶段,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社区内的人、地、物、事等信息,通过场景信息化技术,在家居、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中嵌入物联网技术,构建社区数字平台,以便远程控制水、电、气、家用医疗器械、充电桩、停车场等,能够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精准服务和智慧管理。

  坚持协调发展,凝聚社区治理共识

  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要通过协调、协商、引导的方式,凝聚各方力量,以多种形式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社区管理。这种协调、引导方式,不仅能激发基层自治活力,而且还能保障社区成员通过制度渠道表达合理意见,有序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管理。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起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通过“吹哨报到”等协调机制,调动平安建设的资源合力,提升快速应急响应的管理能力。同时,随着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区协商成为协调多方力量、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科学决策、推动公平正义、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机制,对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做好社区协商、发挥协调作用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在党建引领下,政府、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等主体,采取协商议事会、民主评议会、民情恳谈会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以更好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有效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绿色生态社区

  当前,“无废社区”、低碳社区、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成为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低碳、循环、韧性、可持续的社区既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又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首先,绿色生态社区治理要大力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为新时代社区治理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其次,通过公众参与机制,引导公众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唤起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生活习惯。最后,将生态作为社区治理的底色,充分利用社区原有生态资源条件,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水系与植被资源,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保障生物多样性,尽可能多地提供绿色社区空间,发展立体绿化,合理布局海绵城市设施,确保开发后对社区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在社区资源高效利用方面,需进一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行社区新能源出行工具,提高雨水、垃圾等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营造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提倡绿色低碳的社区消费方式。例如,以建设社区农场、花园为基础,将社区内的厨余垃圾等资源生物降解为肥料,作为农场、花园生产原料,为社区供给绿色安全健康农产品、花卉,形成有机循环的社区生态系统,促进绿色生态社区目标实现。

  坚持开放发展,为社区治理添活力

  社区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开放生活共同体,开放的社区治理意味着不同部门、组织之间需要摒弃门户之见,形成相互依赖的开放体系,共同参与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共同利益和目标。

  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增进合作并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方式,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开放式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结构,从而打破不同社区、部门、界别、行业之间的隔离。

  在开放治理体系下,通过构建开放的新型政社企关系,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创新,通过积极探索社区、网格、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等透明运行合作机制,积极发展志愿者、公益慈善力量参与到预防和解决社区矛盾纠纷中来,进而把更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区事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给各类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志愿服务力量,以实现社区治理领域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供给。

  在设施上,需构建起更加开放的公共空间系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力街区等多样化的空间叠加与链接,进而将社区公共空间开发设计、功能设置、环境布置等各个环节,面向社会开放,吸引更多基层群众、新兴阶层、知识分子、青年、儿童等广泛参与到社区空间建设过程中来,塑造起可感知、可参与、可互动的社区空间环境,提高公共空间开放度和使用率。

  坚持共享发展,均衡社区发展成果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普通民众有价值、尊严和社会地位,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在新发展阶段,需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分配到各个地区、领域和群体,维护公平正义与社会稳定。

  首先,需要增加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以创建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托育、养老、助残等设施的统筹配置,以保障普惠性及居民服务需求可及、便利、快捷。

  其次,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产品。全面关注人的需求,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引入多元力量参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高质量公共服务等措施,为社区困难家庭,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及广大民众提供身心健康、文化娱乐、社区教育等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服务产品,惠及全体人民多样化需求,以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 郭剑雄)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