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当好排头兵”系列谈(2)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并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行部署。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具体任务清单,引领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要求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为山东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山东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山东外贸主体达到6.8万家、贸易伙伴遍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全省出口总值1.94万亿元,若以一省体量参与各国排名,位列世界第28位,外贸大省挑大梁作用显著;存量外资企业1.9万余家,累计有23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了934家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约77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规模居全国第二位,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双向互济优势凸显。

  面向未来,山东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构建国内大循环。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内外贸一体化、内外资一体化,通过贸易、投资等带动全球资源流动、国际分工合作,不断拓宽参与国际循环的范围、领域和层次。利用山东市场优势,吸引集聚资本、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来鲁布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发挥山东优势,夯实开放发展基础

  山东作为对外开放大省,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势十分明显。山东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是南北均衡发展、东西陆海统筹的“纽带”,区位优势突出。近年来,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战略相继落地山东,又为全省开放带来新机遇、新空间。

  从产业发展看,山东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三次产业结构趋优,产业数字化指数80.3、居全国第一,新兴产业增势迅猛,为开放提供了坚实基础。从交通运输看,陆海运输发达,拥有外贸航线总数达到255条,数量和密度居北方港口首位,货运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居全球第一、第二位;2023年中欧班列(齐鲁号)通达“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56个城市。

  下一步,山东要在全国开放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应夯实发展“硬条件”,提升开放“软实力”,构筑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开放高地。

  练好内功,构建开放产业体系。立足山东制造业优势,在动力装备、高端碳纤维、陶瓷琉璃、体育器材等领域延链补链,锻造长板;在量子科技、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领域布局新赛道,深度链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主场活动,瞄准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扩大招商引资,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数字赋能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出海”,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突破“卡脖子”限制,在供应链安全上占据主动。

  主动作为,提升开放软硬环境。一方面,建设沿黄内陆港,畅通黄河流域经鲁出海通道,昂起沿黄省份“龙头”;加密面向中亚、欧洲的TIR运输线路,发展全货机航班,依托中欧班列资源,构建“黄金大通道”;以“园区+通道+业态”发展新模式,助力物流、商流、资金流流动,打造北方开放枢纽。另一方面,持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落实最新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境外人员入境工作、生活等便利化制度,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统筹协调,优化开放区域布局。充分利用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和合作基础,推动地方经贸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在全国开放大格局中挺膺担当,形成对日韩合作的开放极。省域内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支持力度,加快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以开发区合作共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等方式促进东西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全省开放水平。

  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激发对外开放潜力

  制度型开放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山东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相较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全方位开放,通过对标对接国际先进规则,以制度重塑形成接轨国际的国内制度体系,实现开放由“边境上”向“边境内”拓展,从贸易壁垒、市场准入等边境类措施向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中性政策等国内规则规制体系延伸。

  我国制度型开放采取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先行先试相结合的路径。山东要以最高标准为导向,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示范作用,统筹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主动对标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我国已全面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准备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山东要率先对相关条款开展压力测试,当好全国开放“试验田”,抢占开放新机遇。在国内规制监管和技术标准方面,加强山东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兼容,深化知识产权保护,适应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需求。在政府采购、劳动保护等方面,立足山东国企众多等条件,率先形成衔接国际的制度体系。在数字经济方面,探索建立与新加坡等国的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机制,建立跨境数据分类分级标准、管理机制等。

  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重点产业领域和贸易投资关键环节,开展全链条集成创新,赋能企业、赋能业态。深化海洋经济集成式改革,推动海洋经济突破性发展,塑造向海发展优势。强化与海南自贸港、沿黄自贸区的对接,释放联动创新区发展红利。

  持续扩大要素型开放。山东还需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数据市场,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从吸引集聚一般性生产要素向吸引集聚高端创新性生产要素转型升级,让国际高端要素来得了、留得下、用得好。

  建强用好开放平台,提供开放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当前,山东拥有166家开发区、14家综合保税区、3个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青岛、烟台自贸片区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构成了高水平开放的平台矩阵。其中,上合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山东的独特名片和金字招牌,推动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建设向前发展,成为山东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要载体。

  下一步,山东还要在加速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上下功夫,发挥特色优势、深化改革创新,更好发挥其在稳外贸稳外资、在引领带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机制创新先行,推进上合示范区加快发展。围绕破解扩大贸易规模、整合多式联运资源、创新双向投资模式等关键点改革创新,形成“山东特色、上合模式”,服务构建面向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多双边合作机制。借鉴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人的自由港”的发展做法,依托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空港综合保税区,在人员交流便利、商业往来高效、新兴业态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建设国际交流合作高地。

  强化改革引领,夯实开发区经济“主阵地”。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对标借鉴苏州工业园等做法,推动开发区特色化、集约化发展,培育特色园区,推进人才引领型开发区建设。推进主导产业链集聚,推动改革措施落实落地,探索开发区退出机制,切实履行好“开发”职能。

  发挥政策优势,推动综合保税区协调发展。立足各综合保税区的区位条件、产业特色、资源禀赋等,放大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特殊商品监管、保税政策效能,积极培育特色细分产业,发展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新兴业态,在全省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适应发展新趋势,培育开放新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作为世界工厂参与国际合作,促进了高速发展。但近年来,国内发展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地缘冲突层出不穷,全球价值链不断重组,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依靠成本、资源的传统竞争优势弱化,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辟发展新空间。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必须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潮流规律和形势变化,增创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培育外贸新增量。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打造“跨境电商+海外仓”服务网络,建设外贸供应链金融平台,多维赋能外贸保稳提质。完善数字贸易政策体系,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生态,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字贸易板块,推动国家数字、文化、语言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提质增效,促进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服务贸易新发展。

  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知识产权服务、文化贸易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企业,扩大专业服务贸易规模。抢抓电信、医疗等扩大开放有利时机,积极引进现代金融、智慧物流、医疗养老等外资服务业项目。

  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支持企业“组链”出海,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与省内产业链、供应链、信息链深度融合,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围绕市场、技术、人才、品牌等开展跨国并购,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深化“丝路电商”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院长 宋步勇;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区域开放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刘志)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