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完整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善于提出总目标引领改革事业前进,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一条宝贵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开辟前进道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时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40多年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善于提出总目标引领事业前进,是党领导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时至今日,我们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一个总目标,以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整体效果等问题,这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方向和成败。为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抓住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必将更好为改革定向导航,引领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坚持“两句话”有机统一,坚定不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这对我们完整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国家治理体系不仅包含国家制度体系,还应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保障条件等。同时,国家制度的长短优劣,归根到底要看国家治理效果;国家治理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制度是否科学完善。这表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割裂,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根本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能偏离社会主义大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土壤的,是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的好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提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始终牢牢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鲜明指向。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而不是与社会主义制度背道而驰。可以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形式,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
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准确把握“两句话”的辩证关系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首先,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更加注重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牢牢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改革,健全统筹发展和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党的领导和建设制度,构建起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更科学、更系统的制度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其次,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毫无疑问,这五个方面的现代化,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的核心部分,离开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谈不上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深化。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完整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处理好总目标“两句话”内在逻辑关系,坚持以总目标为统领,继续全面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山东省社科联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唐洲雁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韩冰)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